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4学年第二学期宁波三锋教研联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 本卷共9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共33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材料一: 园林是关于空间处理的艺术,中国人独特的空间观念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规划与设计。中国 古代园林不仅仅是主人休闲娱乐之地,还承担了古人对宇宙空间的认识与感悟。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虚实相生,正如老子说的那样:“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 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室”之所以为“室”,就是因为其内部“无”(空间)的存在。所以, 在老子那里,“无”并不是没有,而是另外一种存在的状态。老子的观点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古典 园林设计。老子认为“道”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说的,因此对道的体悟需要借助某种媒介,而山水 就有该种作用。所以南朝文人宗炳说游山玩水的作用在于“澄怀味象”“以形媚道”,而在城市化 进程加剧之时,园林便充当了自然山水“悟道”的功能。 园林的每个房间本来是与户外相隔离的,但通过窗户又与户外相联系,正如明人的小诗写的那 样:“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这种“望”可以把周围的景色都纳 入眼底。中国古人对“望”有着特殊的情怀。顾随教授说:“千古英雄志士,定是登高望远不得; 一旦登了望了,那满腔经济学问、见识抱负,便要一起‘发作’,弄得不可开交。”因此,古典园 林中,不但走廊、窗子与“望”有关,而且一切亭台楼阁在设计时必是为了“望”。这些园林中的 建筑不必像民宅那样循序建造,也不需讲究方向次第,而是“按时景为精”“方向随宜”,空间开 阔通透而不求封闭屏障。古典园林中的“借景”即是为了达到园林“可望”的效果。 “隔”是与“望”相辅相成的中国古典园林的另外一个特点。“隔”也是为了更好地“观望”, 而不是单纯划分出封闭的空间。正如由“望”形成的“借景”,“隔”则形成了“分景”之妙。园林 中的“分景”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视觉上的审美疲劳,另一方面则达到了移步换景的效果。“隔” 与“望”都建立在虚实相关的空间观念之上,在中国人的概念里没有绝对的封闭与开放,古典园林 规划上的曲折、婉转回旋之美便建立在这种“有无相生”的空间观念之上。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设计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道”的感悟,也营造了独特的诗画般的意境, “借景”与“分景”等造园手法实现了虚实相生的空间感,使得有限的空间得到无限的扩大,静止 的景色依物而变。 (摘编自徐成浩、孙晓昕《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艺术》) 高一语文学科试题第1页(共9页) 材料二: 中国古典园林具有源远流长的哲学与文化艺术底蕴,其审美特点随着文化艺术的发展而不断改 变。 中国古典园林虽然为人工建造,但其中体现出崇尚自然的美学观念。中国古典园林建造时,往 往借助天然形成的山水构成园林的主基调。不管是山水还是植物,都赋予了古典园林自然的生命力, 并尽量贴近自然,融入自然,展示出自然之美。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源远流长,和谐美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造园思想。中国 古典园林通过人文艺术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有机和谐统一,使得园林内部的各组成要素之间呈现出和 谐共生之美。人文艺术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不仅包括形式的和谐,还包括园林与人的美善 统一,也包括有若自然、胜似自然的和谐统一,表现出“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境界。 情境交融是中国古典园林表达情意的一种手法。很多文人墨客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