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29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 4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材料一 :从文学发展史角度看,雅文学比较明显地吸收、化用俗文艺的素材与技巧大概从屈原的“楚辞” 作品开始。其后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也标志着文人向民歌学习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到了唐代,唐传 奇与新乐府运动所产生的作品显示出雅文学对俗文学的兼容性逐步增强。以唐传奇而言,这一种体裁的作 品大都出自士大夫之手,语言典雅、文采斐然;其实不少作品含有民间故事传说的成分。换言之,民间口 头文学为唐传奇提供了不少素材。唐代以后,俗文学迅猛发展,士大夫对俗文学的存在视而不见者固然有之, 也有一部分人如唐传奇、新乐府的作者那样采取兼容的态度。事实上,唐五代以降,起源于民间的词的创 作逐步兴盛,它的长短相间、参差错落的句式比较接近口语,更便于表达幽深委婉的情思。士大夫借用这 种俗文学的形式写自己过去没有写过的私人活动和内心体验,这是文学思想上的一次解放。尽管他们在词 里所写的生活或有格调不高的问题,但就“文学即人学”的命题而言,他们以俗为雅的词作,比起他们注重“载 道”的文章来,更富于文学的意味。 在雅文学借鉴、吸收俗文学的同时,俗文学也以雅文学为参照系,不断将雅文学的一些优点化为己有, 提高自身的艺术水平,在一定的历史阶段达到较高品位。 古代俗文学的产生,正如鲁迅先生所论,是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人们有感而发的结果(《门外文谈》)。它 是下层百姓素朴而感性的人生体验的一种升华,真诚淳厚,质朴灵动,充满着生气与智慧。诸如率真的爱情、 痛苦的经历、不平的世道等,均为俗文学抒写、描述的主要对象。因而它无矫饰、去虚伪,天然具备文学 如实反映人生的本质特征;我们读古歌谣、汉乐府、六朝民歌、唐代民间歌赋等都会被俗文学清新的生活 气息、强烈的爱憎感情打动。俗文学没有“载道”的“义务” ,不受雅文学规范的约束,拥有较大的自由度和鲜 明的“原创”特色。但毋庸讳言,俗文学大多出自无名氏的口与手,受文化水平的限制,文字的粗糙芜杂,表 述的幼稚浅露,时有所见,这是客观事实。文学毕竟是语言的艺术,俗文学要为自身在文苑中争一席之地, 必不可免地应在俚俗与高雅之间寻求自身向更高境界发展的空间。 (摘编自董上德《论古代雅、俗文学的互补与交融》) 材料二:“俗文学”有好几个特质,但到了成为正统文学的一支的时候,那些特质便都渐渐消灭了;原是 活泼泼的东西,但终于衰老了,僵硬了,而成为躯壳徒存的活尸。 “俗文学”的第一个特质是大众的。她是出生于民间,为民众所写作,且为民众而生存的。她是民众所嗜 好,所喜悦的;她是投合了最大多数的民众之口味的。故亦谓之平民文学。其内容,不歌颂皇室,不抒写 文人学士们谈穷诉苦的心绪,不讲论国制朝章,她所讲的是民间的英雄,是民间少男少女的恋情,是民众 所喜听的故事,是民间的大多数人的心情所寄托的。 她的第二个特质是无名的集体的创作。我们不知道其作家是什么人。他们是从这一个人传到那一个人, 从这一个地方传到那一个地方。有的人加进了一点,有的人润改了一点。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其真正的创作 者与其正确的产生的年月的。也许是流传得很久了,也许是已经经过了无数人的传述与修改了。到了学士 大夫们注意她的时候,大约已经必是流布得很久,很广的了。像小说,便是在庙宇、在瓦子里流传了许久 之后,方才被罗贯中、郭勋、吴承恩他们采用了来作为创作的尝试的。 她的第三个特质是口传的。她从这个人的口里,传到那个人的口里,她不曾被写了下来。所以,她是 流动性的;随时可以被修正,被改样。到了她被写下来的时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