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准北市和准南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诗歌,是语言的暴动,也是情感的炼金术,考验的是诗人的想象力、意境、思想深度和文字 表达,承载着文明的集体记忆与个体觉醒一“玫瑰是红的,紫罗兰是蓝的,糖是甜的,你也是”, 辛波丝卡的诗从日常生活中汲取喜悦,打通了私人化表达的空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 却用它子我光明”,顾城的诗不仅护发」一代人的心声,也寄托了一代人的理想与志向;“我本 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狄金森的诗句道尽欲望与存在的悖论…最优秀的诗歌 能把个体瞬间的震颤,无论是爱、孤独、绝望、狂喜,都提炼成跨越时空的普遍经验,而目前的 A!诗作,即便乍一看像模像样,但都只是规则下文字的游戏。 真正的艺术创作,不是集大成而是择优:是从0到1,而不是从1到N。随着A!不断的进化, 我们也许会看到,大多数诗人都将败给A1,因为A!有比一般人强大得多的数据库和算力。但这 两者,也永远无法涵盖有创造力的诗人包括艺术家的“下一个”作品。而所谓“下一个”作品, 就是人类还没有写出来的“杰作”。只有等“下:一个”作品出现之后,才会进入A!数据库和算 力。换句话说,看似新颖的A!诗歌,本质只是语料的重新排列,永远无法追问“为何写诗”, 其创作永远在人类设定的框架内,也无法主动打破规则。这就是A!可以打败大多数平庸,却无 法打败有创造力的艺术家的原因。 (摘编自光明网评论员《AI写诗,低于创造高于平庸》,光明网,2025年2月26日) 材料二: 随着大语言模型算法与算力的不断升级,人工智能的文学创作能力不断提升,生成的文学作 品也越来越成熟。小冰已陆续出版了三本诗集,Botnik续写的《哈利·波特》被网友称为“读 过的最好的作品”,小说家詹妮弗·莱普更是利用ChatGPT同时进行七部推理小说的写作。人工 智能创作的文学作品被越来越多的读者阅读、接受和认可,其文学价值也逐渐得以显现。但需要 认清的是,人机协同作为人工智能文学创作的基础,其文学价值也是由两者共同赋予的,应客观 审视人与机器在价值形成中的不同分工与作用。 一方面,人类对人工智能文学的价值形成具有主导性的作用,人工智能的文学“创作”无法 离开人类而独立存在。人类作为数据创建者与指令发出者,其情感倾向、创作意图和价值观念都 会在算法与生成内容中体现。人工智能在海量数据的深度学习中,掌握的是文学的写作惯例与表 达技巧,并不会像人类一样受精神需要的驱遣而产生创作冲动。人类作为人机关系中的主导者, 其发出的指令是生成文学内容质量的决定性因素。这不仅仅需要人类用户具备一定的指令写作能 语文试题卷第1页(共8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