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候 课 要 求 1、准备书、笔记、两种颜色的笔 2、背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2.1世界的物质性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1.什么是哲学上的物质? 其唯一特性是什么? 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物质性? 3.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如何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自主学习(2分钟) 合作探究 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 思考:从哲学的角度思看,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 (1)这些事物会不会因为我们不喜欢、不感兴趣或者没有亲眼见过,它们就不存在? (2)我们能否正确认识这些事物? (3)这些事物如何存在着? 磁场 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 无论人们是否喜欢,是否承认,它都客观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具有可知性,可以被人们发现、探究,可以被人们认识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客观性)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可知性) 实实在在存在着 客观实在性 这些事物会不会因为我们不喜欢、不感兴趣或者没有亲眼见过,它们就不存在? 我们能否正确认识这些事物? 这些事物如何存在着? 物质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学生 老师 人 猴子 动物 花草、树木 生物 山川河流 看得见的物质形态 紫外线、CO2 看不见的物质形态 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万事万物的总和 抽象概括 --物质(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 具 体 表 现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客观存在 客观实在 ≠ 客观存在 客观实在 物质现象+意识现象 物质 不包括意识现象 地球的起源与演变 137亿年前,宇宙是由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46亿年前,地球形成,由星际尘埃聚集、坍缩而成。 30亿年前,地球上出现最原始的生命。 300万年前,古猿进化成人类。 宇宙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神或上帝,更不存在神或者上帝创造世界的活动。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客观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 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 界中的组成部分。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不尊重自然 受到惩罚 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思考:自然界具有物质性,我们应该如何与自然界相处?图片给我们什么哲学上的启示? 劳动 改变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客观的、物质的 生产力 生产关系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从构成看: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3.从发展看: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趋势是客观的,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规律也是客观的。 总结: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①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从构成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1.从起源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岩石的风化 含羞草低头 第一阶段: 一切物质(无生命物质)具有的反应特性 第二阶段: 低等生物的简单刺激感应性 第三阶段: 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第四阶段: 人类的意识 注意:动物心理不等于意识。 思考:哪些因素促成了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的转变? 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 意识的表达手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