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05134

安徽省合肥市2025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讲评课件(共72张PPT)

日期:2025-04-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4358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安徽省,合肥市,2025届,高三二,三二,语文
  • cover
(课件网) 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讲评 2025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摘编自叶岗《论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特征的民族性》) 2.(摘编自陈平原《“史传”“诗骚”传统与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文本解读】 材料一论述的是中国传统小说的文体特征,强调其兼具叙事和抒情,但以故事为中心。提到了与史籍的关系,尤其是纪事本末体的影响,还有抒情部分如何融入叙事中,比如场景描写和人物内心活动,但不同于西方以人物心理为中心。还提到传统小说可能因缺乏深入的人物情感描写而受到批评,但需要进一步探讨。 一、阅读(70分) 【文本解读】 材料二则更广泛地讨论了史传和诗骚对小说的双重影响。史传方面,小说借鉴了纪传体的结构和实录笔法,以提高自身地位;诗骚方面,诗歌的抒情性被融入小说,如插入诗词和注重言志。同时指出,作家同时受两者影响,但各有侧重,比如新小说偏史传,五四小说偏诗骚,导致叙事模式的变化。 两则材料的异同。相同点包括都讨论史传对小说的影响,都提到小说与史籍的联系,以及诗骚带来的抒情元素。不同点在于材料一更聚焦于文体特征,尤其是故事为中心和抒情的结合,而材料二更强调史传和诗骚两大传统对小说发展的双重影响,并延伸到新旧小说的侧重点变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小说所追求的真实,与历史著作不完全相同,还包括以虚构为手段所建构的主观意念中的真实。 B.传统小说创造抒彩的方式很多,但相较于诗赋词曲的引入,对人物内心感受的描写更能产生抒情味。 C.历代文人大多熟读经史,他们借鉴史书的叙事技巧来创作传统小说,这样做对提高小说的地位有所帮助。 D.“史传”“诗骚”二者共同影响着作家的创作,中国古典白话小说中的文人趣味可能是受此影响而产生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小说所追求的真实,与历史著作不完全相同,还包括以虚构为手段所建构的主观意念中的真实。 B.传统小说创造抒彩的方式很多,但相较于诗赋词曲的引入,对人物内心感受的描写更能产生抒情味。 C.历代文人大多熟读经史,他们借鉴史书的叙事技巧来创作传统小说,这样做对提高小说的地位有所帮助。 D.“史传”“诗骚”二者共同影响着作家的创作,中国古典白话小说中的文人趣味可能是受此影响而产生的。 【解析】材料一第三段提到“对人物内心感受或精神世界的描写,同样能产生抒情味”,但并未比较“诗赋词曲引入”与“人物内心描写”哪种方式更能产生抒情味。选项B的“更能”属于无中生有的比较,因此错误。 √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韵语体文学作品适合于表情达意,而其中的叙事诗呈现出以故事为中心的倾向。 B.以故事叙述而非人物塑造为中心的小说创作,必然难以深入表现人物情感世界。 C.《聊斋志异》和《水浒传》在古代文人的心目中地位相当,却都难以比肩《史记》。 D.五四小说改变了兼顾“史传”“诗骚”的传统,使中国小说的整体面貌发生变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韵语体文学作品适合于表情达意,而其中的叙事诗呈现出以故事为中心的倾向。 B.以故事叙述而非人物塑造为中心的小说创作,必然难以深入表现人物情感世界。 C.《聊斋志异》和《水浒传》在古代文人的心目中地位相当,却都难以比肩《史记》。 D.五四小说改变了兼顾“史传”“诗骚”的传统,使中国小说的整体面貌发生变化。 【解析】该题为推断题,选项材料可以不全是材料中的内容,因此也就增加了判断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