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06032

8.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第2课时) 教学设计 冀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26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5569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乘方,七年级,数学,2024,教版,2课时
  • cover
第八章 整式的乘法 8.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第2课时 积的乘方 本节课《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是冀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2节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幂的乘方运算与积的乘方运算. 从“数”的相应运算入手, 类比过渡到“式”的运算,从中探索归纳出“式”的运算法则.此外,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方程、函数等数学知识奠定了重要基础,也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方的意义、幂的意义以及同底数幂的乘法,而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其实就是以上知识的结合.同时,学生也具备了活动经验基础,充分利用学习这些知识经验创设教学情境,通过观察、验证、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体会到转化的作用,使新的运算规律自然而然的同化到原有的知识之中,原有知识也得到扩充和发展,使得学生学习层次和深度得到不断的提高. 1.掌握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能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正确地表述该性质. 2.能熟练的运用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进行运算,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经历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式通性和从具体到抽象的思想方法在研究数学问题中的作用. 4.通过类比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 重点:掌握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 难点:能熟练的运用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进行运算,积的乘方法则的探究过程. 情景导入 问题1:(1) 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是什么? (2)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是什么?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举手回答问题. 答:(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m,n是正整数). 如:. (2)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m,n是正整数). 如:. 设计意图:教师以复习的形式回顾上节课的重点内容,为下面的探究问题的出现做好铺垫埋下伏笔. 问题2:计算和.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举手回答问题. 答:. . 追问:在计算时,小明认为,马上得出结果为1.你认为他这样计算有道理吗? 一般地,如果是正整数,成立吗?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问题引入,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给学生留下疑问,方便学生理解也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和概括的能力. 一起探究 问题3:(1)观察下面的运算过程,请指出每步运算的依据. ( ) ( ) ( ) (2)按照上面的方法,完成下面的填空. ; . (3)试着归纳:如果n是正整数,那么 . 师生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充分讨论;每小组挑选一名代表 展示小组讨论结果;讨论时间2分钟. 规则:1.以小组形式汇报展示 +2分;2.正确回答 +2分;3.补充质疑 +2分 答:(1) (乘方的运算) (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乘方的运算) (2); (3) 归纳:一般得,若n是正整数,则有 n个ab n个a n个b (n是正整数) 积的乘方,等于各因式乘方的积.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合作探究,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运用乘方的意义,让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归纳结论,更加深刻的理解积的乘方. 追问:判断正确吗? 答:正确. 问题4:对三个或三个以上因式积的乘方,积的乘方的性质是否也成立?如若成立,请尝试证明. 师生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充分讨论;每小组挑选一名代表 展示小组讨论结果;讨论时间2分钟. 规则:1.以小组形式汇报展示 +2分;2.正确回答 +2分 答:成立. n个abc n个a n个b n个c 应用举例 例1 计算:(1);(2);(3). 答:(1); (2); (3). 注意:运用积的乘方的运用性质时,先看积中有哪些因式,再把每个因式分别乘方,尤其是字母的系数,不要漏掉乘方. 例2 计算:(1);(2). 答:(1) ; (2) . 例3 球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