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用前 江西省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统一检测 高一语文试卷 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查范围:必修上册:必修下册第一至四单元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玫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 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雷雨》的诞生不仅奠定了曹禺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同时标志着话剧这一舶来艺术在中国 有了民族品牌。历经岁月淘洗,《雷雨》依旧有着蓬勃生命力。 《雷雨》透过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家庭,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悲剧,对人性与社会有着深刻思考。 其现实主义精神及内蕴丰富的人物形象赋予了剧本文本不朽的艺术生命。 《雷雨》出现前,国内话剧主要依靠翻译外国刷本,没有形成民族的、反映中国人生活的作品。 曹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家世显赫,他深刻感受到:“我亲自经历的那么多令人愤懑的坏人坏事, 都使我感到这个社会非改变不可。我写《雷雨》时,已清楚地感觉到这个社会是不会长久的。”基于 对生活、对周围人,以及所处时代的真切所感,曹禺创作出了《雷雨》这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故事。 《雷雨》反映了时代,又超越时代。对于剧中所塑造的八个人物,曹禺说:“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 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以一种悲悯的眼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他认为 蔡漪是最具“雷雨”性格的人,他没有用中国传统伦理观念去审视,没有以鄙夷眼光全盘否定她、批 判她,而是以在当时颇有胆识的现代眼光观照可怜的蘩漪。但是,早期人们对《雷雨》剧中人的认知 受多方面影响,有局限性,简单地将他们划分成“非黑即白,非好即坏”。对此,曹禺在总结自己的创 作心得时说:“我喜欢写人,我爱人,我写出我认为英雄的、可喜的人物;我也恨人,我写过卑微、琐碎 的小人。我感到人是多么需要理解,又是多么难以理解。”《雷雨》中的人物体现了复杂的人性,到今 天他们的命运依然引人怜悯,留给了世人无限的解读空间。 如果说早期观众是对《雷雨》的故事感到新奇,被剧中人的命运打动,或是着迷于演员的精湛表 演,那么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面对新时代年轻人的审美需求,《雷雨》这个熟悉的故事该怎么讲,成了 一个新挑战。 20世纪90年代,导演王晓鹰大胆地排演了一版《雷雨》,为了突出诗意色彩,原作中鲁大海这个 角色被删去,矿上罢工的事件也被完全剔除。王晓鹰认为一部久演不衰的名著,其强大的生命力应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 Page 1 of 8江西省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统一检测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这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人们改编《雷雨》的主要手法”错误,原文第五段写了导演王玫、濮存昕改编《雷 雨》时融入了舞蹈因素,但这只是举例,由此并不能得出其是“主要手法”的结论。 2.【答案】B 【解析】“更关注的是经典作品的审美表达,而不是经典本身”错误,根据原文可知,在新时代改编《雷雨》时要融 入符合新时代年轻人审美需求的新手法,但由此并不能得出“新时代年轻人更关注的是经典作品的审美表达”这 个结论。 3.【答案】D 【解析】A项,“这也是文章的论述重点”错误,文章的论述重点不是“《雷雨》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而是“历 经岁月淘洗”,《雷雨》“依旧有着蓬勃生命力”的原因:B项,“都有助于读者理解《雷雨》主题”过于绝对,如文中 第五段的引用“这是一条很艰难的道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