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08846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教案

日期:2025-04-2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5187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创新,变化,制度,隋唐,7课
  • cover
隋唐盛世下的制度创新与尝试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设计 一、内容主旨 隋唐时期的兴盛繁荣得益于不断创新完善的制度,从选官制度到三省六部制再到赋税制度,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领域。选官制度更加公平,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善,农民负担日渐减轻,这些都是隋唐时期的重大突破,是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所作的有益尝试,尽管有些制度仍然存在不合理之处,但是它们为之后的制度革新提供了经典的范例,不仅是开创者,更是引领者,在整个中国传统封建王朝统治时期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二、教学情况分析 1.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学生对于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创新和三省六部制在初中时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知识碎片化,有待进一步深化、条理化。赋税制度在初中教科书中并未涉及,且专业性较强,里面涉及的概念学生很少接触,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现代我国的税制以及中央机构的设置和当时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这是教学时一个很重要的促进条件,教师要充分利用该条件。知识碎片化,有待进一步深化、条理化。 2.课标内容 ①选官制度:科举制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 ②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使得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 ③赋税制度: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直到两税法实行,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 3.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重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历史进行认识,促进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使学生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基于课标精神,落实到本课,学生能掌握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赋税制度的内容极其意义,理解这些制度对于当时的先进之处,并且能够掌握这些制度变革对于后世的重大影响 4.教材分析 本课为高一新课,是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七课。教材包括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赋税制度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叙述了不同制度的发展历程、内容、意义。囊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每个制度内部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其发展历程,以及制度的具体内容,最后重点介绍了这些制度的意义和对后世的重大影响。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通过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并降低三省长官的品级,削弱了相权,同时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集思广益,加强了皇权 明确分工,有利于政令贯彻执行 ,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科举制打破了门阀垄断 ,冲破了士族门阀垄断国家政权的局面,抑制了门阀势力 ,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素质 。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则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府兵制和募兵制巩固了边防和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些制度创新不仅提高了国家的治理能力,也为隋唐的繁荣与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进一步掌握获取有效信息和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能够掌握隋唐时期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之处,能够解读设计相关制度的史料,对每一项制度有完整清晰的认识,能够默写出每个制度的具体内容。掌握九品中正制的兴起和衰落极其背后的原因,掌握三省六部制不同机构的职能以及相互之间的牵制作用,理解赋税改革的背景及具体纳税方式对百姓的影响。把握重要的时间点,理解制度变化背后的原因和本质,认识到制度变革最终都是为了维护统治,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既要看到其积极意义,也不能忽视其不足的一面。形成不断创新变革的思想,认识到任何制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天的很多制度也是在古代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 四、核心素养目标 时空观念:通过时间轴梳理汉至隋唐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中枢机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