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8.5 美国| 第八章 认识国家 拉什莫尔山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图8.36 伏尔加河 美国农业机械化有多高 美国农业还具有哪些特点? 核心素养 气候与农业:结合美国本土主要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等),分析气候如何塑造农业带分布。例如,中部玉米带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利于玉米生长;加利福尼亚州地中海气候则孕育了特色农业(如葡萄、柑橘)。 地形与城市:通过地形图(如落基山脉、中央大平原)解释城市分布规律,如五大湖沿岸城市群的形成与平坦地形、水运便利的关系。 资源开发与保护:讨论美国农业机械化、工业化的资源消耗(如水资源、矿产),结合案例(如科罗拉多河水资源分配争议),引导学生思考可持续发展路径。 生态问题与治理:以密西西比河流域水土流失、五大湖污染为例,分析人类活动如何引发环境问题,并探讨政策(如《清洁水法案》)与技术的协同作用。 人地协调观 空间定位:通过经纬度、海陆位置确定美国本土范围,结合地形图划分自然区域(如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区域差异:对比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传统工业衰落与转型)、西部太平洋沿岸(高新技术产业崛起)的经济特征,分析区位因素(如科技、交通、政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跨区域合作:以玉米带为例,分析其与乳畜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带的空间联系,理解区域专业化与互补性。 全球影响:探讨美国农业出口(如大豆、玉米)对全球粮食市场的影响,以及跨国公司(如苹果、特斯拉)的全球布局。 区域认知 农业发展条件:整合气候、地形、土壤、技术等要素,解释美国农业现代化的驱动因素(如机械化、生物技术)。 城市发展动力:分析纽约、洛杉矶等城市的人口增长、经济结构(如金融、娱乐)、文化多元性(移民影响)的相互作用。 历史演变:通过美国人口迁移(如“阳光地带”迁移)、工业重心转移(东北部→西部)的案例,理解地理过程的动态性。 未来趋势:结合数据(如气候变化预测),推测美国农业、能源结构(如页岩气革命)的长期变化。 综合思维 地图技能:通过分层设色地形图、气候分布图,训练学生提取信息、分析空间关系的能力。 数据分析:利用美国农业部(USDA)数据,绘制农业带分布图,或通过人口普查数据计算城市化率。 模拟决策:以密西西比河流域治理为背景,设计角色扮演活动(如环保组织、农民、政府),探讨水资源分配方案。 实地考察:结合本地资源(如美资企业、农产品贸易),开展实地调研,撰写地理调查报告。 地理实践力 目 錄 CONTENTS 贰 现代化的农业 叁 发达的高新技术产业 优越的自然环境 壹 叁 发达的高新技术产业 贰 现代化的农业 农业地位 美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大国,其开发历史短,发展进程快。20世纪初,美国农业开始走上现代化发展的道路,成为世界农业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国家。 美国部分农产品产量世界占比及位次(2021年) 拓展阅读 美国历史上的“黑风暴”事件 19世纪中叶,美国出台土地私有化政策,鼓励移民去半干旱的中西部大草原开荒。随着农业机械的大量使用,中西部的大片草地变成了耕地,而过度垦荒和开采地下水使这里的土地出现大面积沙化。 20世纪30年代,美国遭遇连年干旱,农作物成片枯萎,春末夏初的大风将沙化的土壤卷入高空,造成沙尘天气,甚至会形成黑色风暴。黑色风暴将肥沃的表层土壤刮走,使大片耕地化为荒漠,农作物大量减产,造成数百万人被迫离开家园。此后,美国通过大力推广免耕法、轮作制等措施,有效保护了耕地,杜绝了“黑风暴”事件的再次发生。 拓展阅读 美国历史上的“黑风暴”事件 图8.70 美国“黑风暴” 1934年5月11日美国爆发的"黑风暴",形成了一个长度超过2000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