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 ·2025 届初三模拟检测卷 数学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为数学科目,考试形式为闭卷,全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请合理安排答题时间。 2.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准确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相应位置。 3. 选择题答案须用2B 铅笔规范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 答题卡指定区域内,写在试卷上无效。 4. 闭卷考试不允许查阅教材及相关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作答,禁止交流讨论、传递资料等作弊行为。 ( A. B. C. D. )5. 答题时请注意字迹工整、卷面整洁,合理组织语言,条理清晰地表达观点。 6.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不得带出考场。 一、单选题(共 18 分) ( 二、填空题 ( 共 15 分 ) 7. (3 分)如图 , 小强自制了一个小孔成像装置 , 其中纸筒的长度为 15cm. 他准备了一支长为 20cm 的蜡烛 , 想要得到高度为 5cm 的像 . 蜡烛应放在距离纸筒 _____cm 的地 方 . 8. (3 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 若将一次函数 y = - 2 x + m 的图象向下平移 3 个单位后 经过原点 , 则 m 的 值为 . 9. (3 分)如图所示 , 测得两幢大楼 AB 、 CF 的间距 BF = 30m , CD = 20m , 从 C 处看 A 的俯角为 45 。 , 从 D )1. (3 分)实数-3 的相反数是( ) A. - B. C.3 D. -3 2. (3 分)据报道,南通第一条地铁正在打造中,耗资约 257.92 亿元,将“257.92 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257.92× 108 B. 2.5792× 1010 C. 0.25792× 1011 D. 25.792× 108 3. (3 分)如图 1 是由6 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移动其中一个小正方体,变成如图 2 所示的几 ( 何体 , 则移动前后 ( ) )处看 B 的俯角为30。,则AB 的高度为 m.(结果保留根号) A.主视图改变,俯视图改变 B.主视图不变,俯视图改变 C.主视图不变,俯视图不变 D.主视图改变,俯视图不变 ( 4. (3 分)如图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 一次函数 y = k 1 x + b 与正比例函数 y = k 2 x 的图象交于点 A , 则关于 x 的不等式 k 1 x + b > k 2 x 的解集为 ( ) )第七题图 第九题图 第十题图 第十一题图 10. (3 分)如图, △ABC 中, AB = 5 , AC = 3 , 以BC 为斜边按 B 、C、D 顺时针方向排列,构造Rt△BCD ,且 上BCD = 60。,连接AD ,则线段AD 的最大值为 . 11. (3 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 已知点A(m, n) , B (m + 4, n - 2) 是函数y = (k > 0 , x > 0) 图象 上的两点,过点 B 作 x 轴的垂线与射线OA 交于点 C,若BC = 8 ,则 k 的值为 . 三、解答题(共 87 分) ( A. x < - 1 B. x > - 1 C. - 1 < x < 0 D. x > 0 5. (3 分)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张丘建算经》中记载: “ 今有清酒一斗直粟十斗 , 醑酒一斗直粟三斗 , 今持 粟三斛 , 得酒五斗 , 问清醑酒各几何? ” 大意是:现有一斗清酒价值 10 斗谷子 , 一斗醑酒 价值 3 斗谷子 , 现 在拿 30 斗谷子 , 共换了 5 斗酒 , 问清酒 , 醑酒各几斗?如 果设清酒 x 斗 , 那么可列方程为 ( ) A. 10 x + 3 ( 5 - x ) = 30 B. 10 x + 10 ( 5 - x ) = 30 x 30 - x x 30 - x C. + = 5 D. + = 5 3 10 10 3 6. (3 分)如图 , 在等边三角形 ABC 中 , BC = 4 , 在 Rt △ DEF 中 , 上 EDF = 90 。 , 上 F = 30 。 , DE = 4 , 点 B , C , D , E 在一条直线上 , 点 C , D 重合 , △ ABC 沿射线 DE 方向运动 , 当点 B 与点 E 重合时停止运动 . 设 △ ABC 运动 的路程为 x , △ ABC 与 Rt △ DEF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S , 则能反映 S 与 x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 )12. (6 分)计算:2sin60。- ·、i9 + (|( ), -2 + 2 - . 第 1 页 共 4 页 ( 2 — 2 2 ) ( — 8 . )13. (6 分)先化简,再求值:(|( +1,) . a2a+1 ,其中a = 14. (6 分)美育是指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