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15095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6.2.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共2课时)+课时训练(教师卷)

日期:2025-05-01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4次 大小:43736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生物,济南,循环,教师,训练,课时
    (课件网) 第六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二章 生态系统 第三节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二)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情境导入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 1.描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难点) 2.说明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重点) 3.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情 境 导 入 第三节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二) 图片欣赏、问题导入 DDT曾被作为杀虫剂广泛使用,发现DDT具有杀虫功效的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现在人们认识到了DDT污染的危害,就连南极的企鹅也没有逃脱。为何遥远的南极企鹅也会被DDT污染呢 新 课 探 究 第三节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二) 任务: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阅读教材65~66页,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_____开始,经生产者、_____和分解者,又回到_____的循环过程。 2.特点:物质循环是_____的。 3.意义:通过物质循环,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无机环境也得到了不断更新。 无机环境 消费者 无机环境 周而复始 活动1:知识概括 新课探究 4.碳循环: (1)碳的存在形式 ①碳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存在形式:_____(石灰岩、珊瑚礁)、煤、 石油等。 ②碳在大气中的主要存在形式:_____。 ③碳在生物体内的主要存在形式:_____。 ④碳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_____。 碳酸盐 二氧化碳 有机物 二氧化碳 活动1:知识概括 新课探究 (2)碳循环的特点:周而复始 (3)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 (4)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 (5)碳进入大气的途径: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食物链、食物网 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③燃料的燃烧 活动1:知识概括 新课探究 (6)碳循环过程(如图): 图中的A表示_____体内的碳;B、C、D依次表示初级消费者、_____、三级消费者体内的碳;①③表示_____、②表示_____;E表示生物成分中的_____。 生产者 次级消费者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分解者 活动1:知识概括 新课探究 能引起温室效应的物质是 ,该物质进入大气的途径: 。请你为减轻温室效应提出几条合理建议。 1.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植树造林。 二氧化碳 呼吸作用、燃料燃烧等 【学以致用】 新课探究 三招快速确定碳循环的主要环节 ①找双箭头:双箭头的一方为生产者,另一方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②看多个箭头指向:图示中各环节的箭头都指向某一环节,那这一环节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③定角色:生产者指向消费者,生产者、消费者均指向分解者。 【活学巧记】 新课探究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不同点 形式 光能、化学能、热能 无机物与有机物形式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周而复始、全球性 范围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生物圈 相同点 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 联系 两个过程同时进行,密切相关、不可分割 【知识整合】 新课探究 【思维导图】 新课探究 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怎样进入生物体的 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如何得到补充的 【合作交流】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使二氧化碳进入植物体,动物以绿色植物为食,这些含碳的有机物进入动物体内。 (1)动物的呼吸作用。 (2)植物的呼吸作用。 (3)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4)工业燃料燃烧排放等。 新课探究 3.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是什么 【合作交流】 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碳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入无机环境中。 新课探究 埋在土壤中的小鱼内脏为什么过一段时间不见了 【学以致用】 土壤中的微生物把小鱼内脏分解了。 【分析】 腐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将动植物遗体中的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去。 新课探究 【典例1】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的含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