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16337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百家争鸣》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2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4次 大小:1687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答案,练习题,百家争鸣,7课,单元
  • cover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百家争鸣》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兵家的创始人,后代尊称“兵圣”并且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的是( ) A.鬼谷子 B.孙膑 C.孙武 D.韩非子 2.儒家思想博大精深,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下列关于儒家思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的主要著作是《论语》 B.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C.孔子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认为“苛政猛于虎也” D.孟子提出“仁政”,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主张礼法并用,是法家韩非子的老师;《墨子》反对各国相互攻伐,但书中《城守篇》对我国古代军事技术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这反映了战国时期学派之间思想( ) A.相互抨击 B.趋于一致 C.相互影响 D.独立发展 4.思想指导人们行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觉今是而昨非”,毅然辞官归隐;李白傲视权贵、狂野不羁,“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们的处世准则受到了( ) A.老庄“无为、追求精神自由”的影响 B.墨家“兼爱”“非攻”的影响 C.韩非“变法革新”的影响 D.儒家“厚德载物”的影响 5.在古代,开创一个学派或者对学派有突出贡献的人,往往被尊称为“子”,老子就是其中之一。下列主张中,属于老子的是( ) A.“君无为,法无不为” B.“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C.“民为贵,社稷次之”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以下示意图表现的是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①处应填( ) A.“仁”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以法治国” 7.先秦诸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下面最能代表韩非子思想的是( ) A.祸福相依 B.仁者无敌 C.依法治国 D.礼法并用 8.百家争鸣影响深远,今天“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理念。下列主张与其相近的是( ) A.“兼爱”、“非攻” B.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9.小明同学在单元总结时做了如下笔记:“夏商周的更替”、“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诸子百家与诸侯国变法”,请你推测该单元的主题是( )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0.《道德经》是中国的一部哲学作品,是中华文化中浓重的一笔,里面有很多富有哲理的名言名句,其内容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此书记载的是谁的言论?( ) A.孔子 B.墨子 C.老子 D.庄子 11.孔子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他兴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下面体现孔子是教育家的选项是( ) 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B.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D.克己复礼为仁 12.夏、商、周三代均发端于河南,作为东方文明轴心时代标志的儒道墨法等诸子思想也产生于河南。这表明( ) A.中华文明,发端河南 B.中原文化,底蕴悠长 C.考古研究,发现历史 D.诸子百家,精彩纷呈 二、材料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材料二 商鞅入秦变法,结合秦国具体情况,制定了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乃至风俗习惯等各项法律,……商鞅变法的意义重大而深远,“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激励人们“勇于公战”的措施。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道家 ①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主张“无为而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