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16359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2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4次 大小:2363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答案,练习题,大一统王朝的巩固,12课,单元
  • cover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不属于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的是( ) A.官渡之战 B.淝 之战 C.漠北战役 D. 壁之战 2.汉武帝时,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的官职是( ) A.太尉 B.刺史 C.御史大夫 D.郡守 3.公元134年,汉武帝将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一律罢免,提拔了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孙弘为丞相,后来还将儒生五十人批准为博士官置弟子。汉武帝的这一做法与以下哪一政策的实施有关( ) A.“盐铁专卖”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无为而治” D.“北击匈奴” 4.“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接受此建议,采取的措施是( ) A.尊崇儒术 B.减轻赋税 C.为政以德 D.加强皇权 5.西汉时对匈奴进行了沉重的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的战役是( ) A.漠北战役 B.涿鹿之战 C.阪泉之战 D.官渡之战 6.公元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贤良对策中分析了“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的局面后,他给汉武帝的建议不可能包括( ) A.诛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B.大一统思想 C.行推恩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7.先秦时期,孟子认为“爱有差等”,而汉朝的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却主张“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这一变化( ) A.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消除了各地各民族文化隔阂 C.适应了“大一统”的时代需求 D.使儒学形成严密的思想体系 8.梁漱溟说:“中国以偌大民族,偌大地域,各方风土人情之异,语音之多隔,交通之不便,所以树立其文化之统一者。”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尊崇儒术 B.实施推恩令 C.铸造五铢钱 D.北击匈奴 9.“他是一位有雄才大略、富于进取精神的帝王,在我国历史上他第一次确立了儒家在国家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因为他( ) A.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B.确立丞相制度 C.实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10.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郡县制 C.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D.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11.西汉武帝统治时期,国家制度日渐完善,统治疆域扩大汉武帝在巡视地方时发现,地方吏治腐败严重。为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汉武帝决定( ) A.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B.颁布“推恩令” C.统一铸币,平抑物价 D.建立刺史制度 12.西汉初期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到了中期朝廷“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导致这一局面的关键举措是 A.盐铁专卖 B.行推恩令 C.尊崇儒术 D.北击匈奴 二、材料题 13.依据材料,回答问题。时代要发展,各种制度和政策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请依据下面材料完成以下题目。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说的是原始社会末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标准是选择贤德之人为首领,尧年老时就用这种制度传位给舜。 (1)请写出这一制度的名称? 材料二:有人描述我国的西周时期:“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2)材料中讲到西周设立了很多诸侯国,以便保护周王,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请指出这是西周的哪一制度? 材料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其中的秦王建立了我国历史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