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24596

6.2《五石之瓠》课件(共35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4-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39910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五石之瓠/《庄子》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庄子“无用之用”的内涵,辩证理解庄子的哲学观。 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庄子散文恣肆纵横、奇特瑰丽的浪漫主义风格,品味庄子寓言的婉曲达意的艺术风格。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并继承庄子超脱、达观的处世态度,学会辩证思考。 导入 庄子在濮水边钓鱼为生。楚王听闻庄子是位得道之士,就派遣两位大夫,带着厚重的礼物去聘请他,说愿意让庄子来治理整个楚国。庄子拿着钓竿,看也不看使者,就对他们说:我听说你们楚国有只神奇的大龟,如今已经死掉了近三千年了。楚王把它装在一个珍贵的盒子里,供奉在庙堂之上,是这样吗?两位使者忙点头说:“是的,是的。”庄子又说:“那么请问二位,这只神龟是愿意死掉,然后留下几块骨头受人供养呢?还是愿意活着,然后拖着尾巴在泥里面爬呢?”使者说:“那肯定是愿意活着在泥里爬啊。”庄子说:“那你们走吧,我也要拖着尾巴在泥里面爬啊。” 庄子善用寓言说理,今天我们欣赏他的另一寓言《五石之瓠》。 本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逍遥”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 人世间既然如此污秽,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写作背景 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与老子并称“老庄”。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 庄子一生崇尚自然,率性自由,傲视王侯。他曾做过宋国蒙地的漆园吏。生活贫困,以编草鞋为生,淡泊名利,以清静修道为务,楚威王曾以厚礼请他担任相国,被他拒绝。 庄周 约前369—前286 作品 《庄子》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亦称《南华真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为郭象整理。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为庄子所作,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 《庄子》的散文想象奇特,擅长用寓言来说明道理,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把哲理讲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文字汪洋恣肆,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瑰丽诡谲,超凡脱俗。 释 题 五石之瓠 “石”shí:现在读dàn。 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五石”是指数量。 “瓠(hù)”是葫芦的一种。 “五石之瓠”指可容五石的大葫芦。作者只是借“五石之瓠”来说明道理。 1石=10斗=60千克 5石=50斗=300千克 e7d195523061f1c0c2b73831c94a3edc981f60e396d3e182073EE1468018468A7F192AE5E5CD515B6C3125F8AF6E4EE646174E8CF0B46FD19828DCE8CDA3B3A044A74F0E769C5FA8CB87AB6FC303C8BA3785FAC64AF5424764E128FECAE4CC72932BB65C8C121A0F41C1707D94688ED66335DC6AE12288BF2055523C0C26863D2CD4AC454A29EEC183CEF0375334B579 朗读感知,划分层次 自读:整体把握,划分层次。 第一层(惠子曰……无为其无用而剖之): 惠子认为大瓠无用 第二层(庄子曰……则所用之异也): 庄子举例说明“所用之异”的道理 第三层(今子……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庄子批评惠子见识浅陋 本文中,惠子仅从日常使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