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27120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共33张PPT)

日期:2025-04-2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3次 大小:156810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3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618年 581年 220年 唐朝 隋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 分裂动荡 ———时代的呼唤 统一安定 政府官员 如何遴选 中央官制 如何运转 国家经济 如何管理 时空坐标 东汉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选官 制度 中央 官制 赋税 制度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第七课 1.了解隋唐时期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两税法的 发展过程和主要内容,认识其产生的重要影响;理解隋唐 制度相比前代制度所体现的创新之处。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2.理解制度创新与国家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家国情怀) 本课学习目标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选官制度创新: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一 “三省六部垂青史,相互制衡效率高” 中央官制创新:三省六部制 “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赋税制度创新:租庸调制—两税法 二 三 三 习块 学模 一 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小东在历史课上犯困,梦境中的他幻化成一名有抱负的读书人,希望能为国效力。他穿越时空返回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他是个孝子,勤奋好学,但家境不好,他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吗? 小东要穿越 小东继续穿越来到了隋唐时期,这里他看不到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动荡,映入他眼帘的是人才荟萃,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一派盛世景象。在这个时期他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吗?为什么? 情境体验 1、历史解释 2、产生背景 一.选官制度的创新 科举及第—雁塔题名 史料实证:随着南北朝以来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分科考试(进士科、明经科等)的一种选官制度。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选官制度,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科举制产生于隋,发展于唐,完善于宋,衰落于明清,于1905年被废除。 史料实证:随着南北朝以来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中小地主阶级势力增强要求分享政治权力 为纠正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加强中央集权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3.科举制:发展历程 史料实证一:读书人可不经荐举,皆自由报考入仕,为政府择优选拔人才,科举选才之功,不仅有益皆有益强其才识素质、提升行政效率,而且纠正了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弊端,加强了中央集权。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史料实证三:中国的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 ———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 史料实证二:贫苦子弟,类皆埋首窗下,登科及第,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久而久之,形成了普遍持久的重学风尚,由此读书人也获得了科举入仕的公平机会,科举制度无形之中也加速了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史料实证四:这一僵化的制度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扼制了他们的创造力,忽视了知识的实用性,培育了知识分子阶层一味顺从的性格,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为封建统治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科举制:影响 史料实证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