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27189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导学案

日期:2025-04-2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31次 大小:535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导学案
  • cover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导学案 【课标要求】: 了解隋唐以来选官制度、中央官制、赋税制度的变化,并通过比较认识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之处。 【学科素养】: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史论结合。 【学习目标】: 1.了解隋唐时期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两税法的发展过程和主要内容,认识其产生的重要影响;理解隋唐制度相比前代制度所体现的创新之处。(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2.理解制度创新与国家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家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通过与前代制度相比较,理解隋唐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两税法所体现 的创新之处,认识到制度创新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选官制度的创新】 【情景体验】小东在历史课上犯困,梦境中的他幻化成一名有抱负的读书人,希望能为国效力。他穿越时空返回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他是个孝子,勤奋好学,但家境不好,他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吗? 【情景体验】小东继续穿越来到了隋唐时期,在这里他看不到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动荡,映入他眼帘的是人才荟萃,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一派盛世景象。在这个时期他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吗?为什么? (一)科举制 1.历史解释:科举制是中国古代分科考试(进士科、明经科等)录取人才的一种选官制度。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选官制度,也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科举制产生于隋朝,发展于唐朝,完善于宋朝,衰落于明清时期,最终于1905年被废除。 2.产生背景: 史料实证:随着南北朝以来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自主探究一: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科举制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1.中小地主阶级势力增强要求分享政治权力;2.为纠正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加强中央集权 3.产生过程:(同学们结合课本自主完成) 4.影响: 史料实证一:读书人可不经荐举,皆自由报考入仕,为政府择优选拔人才,科举选才之功,不仅有益皆有益强其才识素质、提升行政效率,而且纠正了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弊端,加强了中央集权。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史料实证二:贫苦子弟,类皆埋首窗下,登科及第,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久而久之,形成了普遍持久的重学风尚,由此读书人也获得了科举入仕的公平机会,科举制度无形之中也加速了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史料实证三:中国的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 ———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 史料实证四:这一僵化的制度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扼制了他们的创造力,忽视了知识的实用性,培育了知识分子阶层一味顺从的性格,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为封建统治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自主探究二: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产生了哪些影响? (一)积极影响:①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为官僚队伍提供了人才;②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和行政效率; ③把选官权力收回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④有利于形成普遍持久的重学风气,提高儒学的地位; ⑤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⑥为西方国家形成现代文官制度提供了借鉴。 (二)消极影响:①压抑人性,束缚了思想,使知识分子成为专制皇权的忠实奴仆;②忽视了知识的实用性,阻碍了科技的发展;③阻碍了社会转型进步。 5.创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