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省贵定县贵定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 历史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农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秦朝为了避秦始皇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zhēng”了。这反映了( ) A. 神权与王权结合 B. 中央权力高度集中 C. 皇帝独尊的特点 D. 思想控制不断强化 2.战国时期,孟子提出“定于一”;《吕氏春秋》载:“今周室既灭,天子既废,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由此可知,战国精英的观点说明( ) A.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历史的必然 B. 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 秦始皇建立专制政权是历史必然 D. 战国战乱使人民渴望天子出世 3.秦朝时期出现了很多亡国谶言(巫师或方士等制造的隐语或预言),从“亡秦者胡也”“始皇帝死而地分”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大楚兴,陈胜王”,这些亡国谶言都通过多个群体广泛传播并贯穿于秦朝整个统治时期。这些现象可用于说明,秦朝( ) A. 统治危机的严重 B. 六国旧势力的崛起 C. 社会秩序的混乱 D. 皇权逐渐走向衰落 4.西汉陆贾说:“秦始皇设刑罚,为车裂之诛,以敛奸邪,筑长城于戎境,以备胡、越,征大吞小,威震天下……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吸取这一教训,西汉的做法是( ) A. 奉行儒学,以德治民 B. 清静无为,与民休息 C. 设中朝官,强化君权 D. 封诸侯王,因俗而治 5.司马迁认为,在推翻秦王朝过程中,项羽是天下诸侯的盟主,“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故而在《史记》中将项羽列入本纪。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则指出:“霸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谬。”两者认识不同的根源在于( ) A. 史书编纂体例的选择 B. 正统观念的左右 C. 历史叙述原则的取向 D. 情感倾向的影响 6.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二是官僚的选拔问题。唐代为了解决这个核心问题采用的制度是( ) A. 三公九卿制 察举制 B. 三省六部制 察举制 C. 三公九卿制 科举制 D. 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7.唐代长庆四年(824年),元稹为白居易《长庆集》作序时说:“乐天《秦中吟》《贺雨》等篇,缮写模勒(雕刻),炫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这说明( ) A. 唐代诗歌侧重体现世俗性 B. 造纸技术推动了诗歌发展 C. 唐代实行开明的文化政策 D. 雕版印刷促进了文学传播 8.西夏文(如图),又名河西字、番文等,是李元昊命人参照汉字的“六书”理论(象形、指事、会意等),采用合成法创制的记录党项语言的文字。据此可知,西夏文字( ) 借鉴模仿汉字字形 加强了西夏的统治 C. 是民族沟通的工具 D. 是民族交融的产物 9.宋真宗时,大臣路振说:“太宗皇帝平晋阳,知燕民之徯后也,亲御六军,傅于城下。燕民惊喜,谋欲劫守将出城而降。太宗皇帝以燕城大而不坚,易克难守,炎暑方炽,士卒暴露且久,遂班师焉。城中父老闻车驾之还也,抚其子叹息曰:‘尔不得为汉民,命也。’”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宋人在国防收缩前提下试图构建文化认同 B. 辽朝对燕云地区的汉人实行民族压迫政策 C. 宋朝对边疆民族问题持谨慎而积极的态度 D. 辽朝与宋朝之间的民族关系问题比较尖锐 10.辽朝中央官制有“北面”“南面”之分,北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