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39931

14.1《促织》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4-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270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4.1,促织,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
  • cover
14.1《促织》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促织》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一篇。小说以明代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成名因被迫交纳促织而备受折磨,最终因促织而家道中兴的故事。这篇小说以小见大,通过描写一只促织引发的人间悲喜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残暴,以及封建官僚制度的腐朽黑暗,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在沉重压迫下的悲惨命运。作品情节跌宕起伏,构思巧妙,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 教学目标 1.文化自信:通过研读《促织》,感受中国古典文言小说的独特魅力,领略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从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 2.语言运用: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习作者运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写作技巧,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思维能力: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深入探究小说的主题思想,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4.审美创造:品味小说中细腻的环境描写、精彩的细节描写和独特的奇幻色彩,感受作品的艺术美;体会作者在叙事中蕴含的情感倾向,培养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对文学作品的审美创造欲望。 三、 教学重难点 (一) 教学重点 1. 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理解常见文言句式,准确翻译课文。 2. 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 3. 赏析小说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学习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的写作技巧。 (二) 教学难点 1. 深入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主题思想,体会作者对封建统治的批判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2. 领会小说中奇幻情节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理解作者以虚写实的创作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四、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创设(5分钟) 同学们,在古代,有一种小小的昆虫,却能引发无数的悲欢离合,甚至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笔下的世界,去探寻围绕一只促织展开的传奇故事。 在正式学习课文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聊斋志异》这部名著。《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蒲松龄以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构思,描绘了众多奇幻瑰丽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以狐鬼花妖为题材,通过谈狐说鬼的方式,曲折地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思考。 现在,假设我们要举办一场“古典文学故事分享会”,你将以讲述《促织》这个故事的方式参与其中。为了能更好地分享,我们先来深入学习这篇课文。 (二) 学习任务一:初读文本,疏通文意(10分钟) 1.教师范读: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重点强调以下易错字音:“迂讷(nè)”“裨益(bì)”“翕辟(xī)”“不啻(chì)”“藁葬(gǎo)”“邑庠(xiáng)”“万椽(chuán)”等。 2.学生自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初步理解文意。在自读过程中,标注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3.小组合作疏通文意: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巡视各小组,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重点讲解以下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实词: (1)“薄产累尽”:累,积累;尽,耗尽。意思是微薄的家产逐渐耗尽。 (2)“会征促织”:会,恰逢,正赶上。 (3)“操童子业,久不售”:操,从事;售,考取。指从事读书人的事业,长期没有考中秀才。 (4)“靡计不施,迄无济”:靡,无,没有;迄,始终;济,成功。意思是没有什么办法不用,始终没有成功。 (5)“成妻具资诣问”:具,准备;诣,到……去。 (6)“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耶,恐怕……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