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41663

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时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04-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1次 大小:1191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8课,时间的脚印
  • cover
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时练习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它们被风吹向高空,被水带入大海。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掸去身上的尘土。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浊,谁都知道这是西北黄土高原被破坏的结果。在山(lù)、沟壑、河谷、湖(pō)、海洋等比较低蛙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沉淀下来的结果。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山(lù) 湖(pō) 沟壑( ) 沉淀(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文中“沙砾”的“砾”意思是: 。 (4)将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句子意思。 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2.给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 ②可是,有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 ③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 ④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 ⑤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A.①②④③⑤ B.③①④②⑤ C.③①②⑤④ D.①②⑤③④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吹拂、冲刷着它。 B.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 C.读懂这些记录,不仅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而且还使我们增加了知识。 D.即使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破坏,同时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方_____起来,开始了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 (2)有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_____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 (3)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裹住,没有毁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_____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 A.堆积 覆盖 填充 B.沉积 堆积 覆盖 C.堆积 沉积 填充 D.沉积 覆盖 填充 5.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仗着自己的小聪明而不认真学习,妙手偶得的好成绩,让他沾沾自喜。 B.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中国战“疫”取得了辉煌成绩,在众多国家中鹤立鸡群。 C.近年来,中国文学翻译取得了很大发展,但现状也不容乐观,翻译图书市场充斥着大量粗制滥造的译本。 D.2020年,“文明互鉴”“最美逆行者”“硬核”“融梗”“996”“我太难了”“秋天第一杯奶茶”等流行语摩肩接踵、层出不穷,充分反映了时代特征。 6.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打比方,生动形象地写出冰河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之大。) B.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列数字,具体地说明了岩石形成的时间之久。) C.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举例子,用具体的例子说明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之大。) D.当然,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文,钟鼎文或者楔形文字更困难些。(作比较,说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