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45777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共17张PPT)--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日期:2025-04-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109358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学期,历史,统编,选择性,2019,高二
  • cover
(课件网)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 题目解读 重要名词 典客、典属国、大鸿胪、河西四郡、护乌桓校尉、羁縻州、提督四夷馆、九边、土尔扈特部、改土归流、朝贡体系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指的是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 指的是现今中国领土之内,各民族政权与中央政权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唐朝《礼宾图》壁画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呈“刚柔并济”的特点,请你结合教材,完成下表: “刚”(国家认同) “柔”(民族认同) 秦 汉 魏晋 南北朝 隋 唐 1.军事征服:突厥、吐谷浑、党项归附 2.设立机构与官职:礼部和鸿胪寺;郡县 3.册封:册封冼夫人为谯国夫人 1.人口迁徙:五族内迁 2.文化交流:北魏汉化改革 1.军事征服:修筑长城北逐匈奴 2.设立机构与官职:典客;设郡县 1.军事征服:北逐匈奴 2.设立机构与官职:大鸿胪;设郡县、护乌桓校尉和都护府 1.和亲:汉匈和亲 2.人口迁徙:屯戍政策 朝代 措施 1.军事征服:大败东西突厥 2.设立机构与官职:礼部和鸿胪寺;大都 护府、都督府、羁縻州 3.册封:册封回纥、南诏和渤海国首领 4.会盟:唐蕃会盟 1.和亲:唐蕃和亲 2.文化交流:吐蕃和南诏遣使学习 壹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呈“刚柔并济”的特点,请你结合教材,完成下表: “刚”(国家认同) “柔”(民族认同) 宋 元 明 清 朝代 措施 1.贸易往来:榷场贸易 2.文化交流:辽、西夏、金吸收中原文化 设立机构与官职:设立宣政院;设行省、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以及澎湖巡检司 文化交流: “行汉法” 1.军事征服:明朝抵御鞑靼、瓦剌 2.设立机构与官职:礼部和鸿胪寺以及都司、卫、所 3.册封:敕封西藏僧俗首领 贸易往来:互市、茶马贸易 1.军事征服: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2.设机构与官职:理藩院、办事大臣、流官 3.册封:册封达赖和班禅 1.和亲:满蒙联姻 2.人口迁徙:土尔扈特部回归 辽、西夏、金长期并立,政权割据,争战 壹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概括中国古代各民族以哪些方式交往交流交融? (1)移民或民族迁徙:如汉朝向北方大量移民;魏晋时期“五胡”的内迁。 (2)民族战争:如秦汉与匈奴之间的战争;宋朝与辽、西夏、金之间的战争; (3)友好交往:如唐朝与回纥之间互派使节,明朝在边境与蒙古、女真开展贸易。 (4)政治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 (5)和亲与联姻:如西汉与匈奴和亲,清朝前期的满蒙联姻。 (6)会盟与和议:如唐朝与吐蕃的“长庆会盟”,北宋与辽朝的“澶渊之盟”。 (7)进行册封:如唐朝册封南诏王,明朝册封僧俗领袖,清朝册封达赖班禅。 (8)羁縻政策(主要指设置机构):如秦朝设立南海三郡;西汉设西域都护。 壹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日本遣唐使井真成受命来到唐朝,学习唐朝的衣冠礼乐,出于对外国友人的关切,唐朝皇帝在其早逝后追赠井真成为尚衣奉御,并令官方为其营葬事。 ———苏勇名师工作室《教材注解》 马可波罗经西亚、中亚抵达中国,在中国生活了17年,他对东方的记述掀起了西方世界的“黄金热”,西方人对东方充满向往。 18世纪,马戛尔尼访华,试图打开中国市场。乾隆认为天朝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不需要与外界贸易,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 探讨:这三个外国人在中国的境遇相同吗?中国古代是如何对外交往的? 贰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朝代 表现 先秦 汉朝 隋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与域外有广泛的交往交流。 海陆丝绸之路、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光武帝赐倭国国王金印。 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常骏出航到赤土国。 造纸术外传阿拉伯地区、海路交通活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