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遥有此寄 七年级上册 情境导入 诗人王昌龄遭遇贬官心情郁闷。李白听到好友左迁龙标这个不幸的消息以后,写了这一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从远道寄给他。全诗充满对好友的同情和关切,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奏、韵律、声调和重音。 2.通过诗歌的语言和诗中的形象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课前自主学习 题 解 1.题解 闻:听到,听说。 左迁:古人尊右卑左,左迁即贬谪。 龙标:今黔阳,贵州西部。 2.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诗家天子,七绝圣手。因“不护细行”被贬龙标(黔阳)尉 。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 。著有《李太白全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读 诗 品 诗 1.听范读,标出节奏、韵脚,注意语速。 2.自由默读,加深体会。 3.有感情地研读,品味诗的意境美、情感美。 自主学习反馈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不住地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风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感悟诗意 课文品读 第一句写了哪些事物?(写景句)它们的作用? 作用: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景物:杨花即柳絮,意为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规即杜鹃鸟,啼鸣哀转凄切。子规啼鸣:多喻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对友人遭遇的同情, 对友人离别的痛苦。 3.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 景中含情 融情入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是怎样运用拟人手法抒情的? 诗歌第三句以拟人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诗人听闻好友被贬,内心悲愁,无可排遣,于是他便将满腔悲愁托付给明月,让明月将自己的悲愁和对友人的关怀带给远隔千里的天涯沦落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寄给王昌龄的不仅仅是一首短诗,更是一份真挚的友情、一颗赤诚的心。 疑难突破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以形象思维的方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借明月来寄托愁思,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切、安慰之情。 主旨点睛 结构图解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诗人写景,独取飘忽不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切合当时的情境,融情入景,因此诗句于景中见情,虽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写作借鉴 2.想象丰富,构思奇特。 诗人和友人王昌龄天各一方,不能当面向他倾诉关怀之情,于是突发奇想,把明月当作能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托付明月把自己的关切之情带给远方的友人,想象新颖奇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