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25年高考模拟考试 历 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考古发掘,龙山文化的陶寺大墓中虽然有彰显军权和王权的精致玉钺,但更引人注 目的是成套的饮食之器和石磐、鼍鼓,这代表了早期的礼乐制度。据此可知中华早 期文明 A.己经发展出强大王朝 B.礼乐制度完备成熟 C.具有和平性发展特征 D.体现多元一体格局 2.《荀子·解蔽》认为:农民擅长农业生产,商人精通市场交易,工匠精于器物制造, 但这些人因缺乏管理才能,无法胜任管理官职(如田师、市师、器师)的角色。由 此可以折射出战国时期 A,缺乏社会治理人才 B.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C.任用官吏唯才是举 D.农商并重各业平等 3.狮子在西汉章帝时期由西域安息国(今伊朗)传入我国,深受帝王推崇,象征权威 与祥瑞。在唐代,随着佛教兴盛,狮子成为佛教文化象征。民间因狮子“食虎豹” 的特性,将其与佛教护法形象结合,创作出狮身人面、威严雄壮的艺术形象,逐渐 融入民俗生活,与老虎并称“兽中之王”。从中国“狮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可 以看出 A.佛教的中国化 B.皇权的不断强化 C,民俗的宗教化 D.汉唐审美的异化 4.记录唐代典章制度沿革变迁的《唐会要》中的禁令主要侧重于对各级官员服饰等级、 奢俭的规定,而针对商贾、庶人的禁令比例较小;《宋会要辑稿》中则绝大多数服饰 禁令都是“士”“庶”并称。这一变化反映了宋代 A.理学兴起影响社会生活 B.商品经济繁荣门第观念淡化 C.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D.科举制度发展阶层流动性大 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