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历史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2855621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件(共26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5-04-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8次
大小:592977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张
必修
,
选择性
,
历史
,
高中
,
统编
,
学年
(
课件网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变法和改革,理解改革对经济发展、民族交融、思想解放、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原因 《周易·系辞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史记·商君列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变法通议》: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习近平: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将改革进行到底。 邓小平: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应时而变,与时俱进 一、中国古代重要变法和改革 (一)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运动 1、时代背景 思考:从唯物史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角度分析战国变法的必然性 (1)社会变动: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 奴隶主土地国有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兴起(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2)现实需要: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各国为了实现富国强兵 适应社会变动 实现富国强兵 代表: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秦国的商鞅都主持了变法 2、秦国的商鞅变法 废除土地国有制,承认土地私有 经济: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 政治: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军功,建立县制 社会治理: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 重农抑商,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 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加强中央集权 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和征收赋税 强化对基层民众的控制 (2)积极作用: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使秦国由弱变强(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1)主要内容 特点: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纲要上P12)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时代背景 (1)北方内迁的游牧民族政权之间长期战乱 (3)在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北方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2、主要内容 (1)前期改革制度:实行俸禄制,推行均田制(包括租调制)、三长制等 民族交融:从整体趋势而言,民族交融是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的必然反映;从文明发展而言,民族交融是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生产的过程中,互相交往、交流,彼此之间互相包容、共同发展;从文化传承而言,是中国古代“和而不同”思想的真正体现。 公元484年,孝文帝开始“班百官之禄,以品第各有差”,对官吏实行俸禄制度,规定:“户增帛三匹、粟二石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同时,制定了严惩官吏贪污的法律———赃满一匹者死”。 (2)北魏统一北方 (2)后期汉化措施: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等 (纲要上P31-32) 北魏孝文帝接受汉族地主李冲的建议,于太和十年(公元486年)废除宗主督护制,创立三长制,以抑制豪强隐匿户口和逃避租调徭役,并直接控制基层政权组织。三长制即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其职责是检查户口,监督耕作,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和兵役。 3、积极意义 (1)前期措施:有效地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2)后期措施: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纲要上的表述P32: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天津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含答案)(2025-04-27)
云南省曲靖市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历史模拟试题(图片版,含答案)(2025-04-27)
河北省NT20名校联合体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PDF版,含答案)(2025-04-27)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含答案)(2025-04-27)
2025年陕西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试卷(图片版,含答案)(2025-04-27)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