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56046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一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05-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2次 大小:50027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河北省,试题,答案,图片,历史,秦皇岛市
  • cover
秦皇岛市第一中学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命题人: 审题人: ◆ 说明:1.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2.将选择题答案用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答在答题卡答 题框指定位置,书写工整清晰,否则扣分。 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2小题,每题1.5分,共6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约9000一7800年)出土有成套的龟甲。龟甲内放有石子,部分龟 甲上有刻画符号,具有占卜功能。同时,龟甲被用作响器,在某些仪式活动中为舞蹈伴奏。 这反映了() A、灵龟崇拜现象的盛行 B.原始文字的初步形成 C.天人沟通观念的萌芽 D.早期先民的创新智慧 2.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中,李悝主张“食有劳而禄有功”,吴起主张“明法审令…使封君 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这反映了当时( A.军功爵禄成为选官的唯一标准 B,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C.实现国家统一是社会大势所趋 D,法律严苛阻碍社会发展 3.秦统一之后,秦始皇多次到各地巡视,并留下许多石刻,《峰山刻石》中称:“一家天下, 兵不复起”;《琅琊刻石》中述:“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碣石刻石》中言:“黎庶 无繇,天下咸抚”。秦始皇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A.大力宣扬自己的显赫功绩 B,彰显强大国力 C.加强对于地方的有效治理 D,构建国家认同 4.汉代,人们将土木建筑中使用的土坯称为“土墼(江)”。张赛通西域后,西亚、中亚的 土坯制作技术传入内地,中原工匠把借鉴该技术制作出的大土坯称为“胡墼”。在中国北 方,许多地方的方言至今仍将这种土坯叫作“胡墼”。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 ) A.凝聚性 B.包容性 C.多样性 D.连续性 5.据表1可知,北魏意在( 出处 相关内容 音律由黄帝创设,三代“共行”;汉、魏、晋子以革新与校改;北 《魏书·律历志》 魏“太和中,诏中书监高闾修正音律” 太和中,“高祖诏群僚议定百官,著于令…降车、骠将军,侍中, 《魏书·官氏志》 黄门秩,依魏晋旧事”。 表1 A.弥合南北文化差异 B.承继中原王朝正统 C.革新传统修史体例 D.加速民族交融进程 6.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隋唐时期则实行了科举制。两种制度的创立都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使考试成为选官的主要方式 高一历史试卷第1页共9页 C.强化了帽学独尊 D.使人们的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7.《资治通鉴》记载:“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 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 不以丁身为本”。这反映了两税法( A.强化了人身控制 B.为均田制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C.加剧了土地兼并 D.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负担 8.吐鲁番交河故城粟特人(中亚地区的一个古代民族)康氏家族墓地,出土了唐龙朔二年(662) 康延愿墓志。志文载其家世曰:“其先出自中华,迁播届于交河之郡也。”这可用于证明 A.人口流动促进了边疆开发 B.世族郡望观念影响广泛 C.华夏文化认同观念的演进 D.各族同源共祖观念流行 9.北宋统治者以“事为之防,曲为之制”为执政原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但也影 响了行政效率,助长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下列史实能予以印证的是( A.增强尚书台作用 B.枢密院调兵与“三衙”统兵 C.采用了募兵政策 D,地方官员以密折向皇帝奏事 10.元代推行行省制,设河南行省统辖黄河以南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但在黄河下游则以 沂蒙山南麓为界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相邻:将江西、广东合为江西行省,治所在南 昌:将湘、鄂、桂并入湖广行省,治所设于武昌。这一规划和设置( A.体现了“山川形便”的做法 B.打破地理界限加强中央集权 C.保障了蒙古贵族的统治特权 D.是对南宋统治区实施的特殊政策 11.南宋时,江西抚州陆氏家族,每天早晨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