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皇岛市第一中学 2023一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命题人: 审题人: 说明:1、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2、将卷1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2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从有关文献看,西周及春秋前期所谓的禄,主要指的是分封土地,而春秋后期至战国时代, 禄则主要是指作为薪俸的粟米等实物,举凡智能之士,只要得到国君信任,都可以领取薪 俸而登卿相之位。这一转变 A.瓦解了分封制度 B.强化了宗族的凝聚力 C.加速了君主集权 D. 标志着贵族政治结束 2.“十六国”称谓源于北魏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书中道:“五凉、四燕、三秦、二赵, 并成、夏为十六。”崔鸿所述的这一局面 A. 形成与南方政权宋的对峙 B. 属于少数民族政权的更替 C. 结束于北魏统一北方之时 D. 使得民族间隔阂逐渐消失 3.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815一819年),“定经界,核名实”,清查土地数量和贫富户口,切 按贫富差异纳税。由此可知,柳宗元 A. 参与唐中叶赋税变革 B,整顿两税法运行乱象 c. 执行租庸调制的规定 D.维护自耕农经济利益 4.下图是敦煌莫高窟石刻,它是佛教人士驱魔消灾的宗教崇拜行为的见证。图中刻有“六字 真言”两行,每行一种文字,计有梵、藏、汉、西夏、八思巴蒙古、回鹤六种文字。该石 刻可用于研究元代 髙莫 为四从5, 反景清 A,民族交融的趋势 B.对西域管辖因俗而治 C.严格的四等人制 D.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 5. 顾炎武的诗被后世称赞为“一代诗史,踵美少陵”:黄宗羲的诗以“一人之性情”,写“天 下之治乱”。当时吴嘉纪、屈大均、钱谦益等人的诗文,也大都是抒发兴亡感慨,揭露清初 暴政,反映民生疾苦。这反映了当时 A. 反封建成为文学主流 B.诗歌凸显家国情怀 C. 民主民仅意识的觉朝 )目专制基础动 6. 民国十四年,鲁逃写道:“试将记五代、南宋,明术的事情的,和现今的状况一比较,就当 前心动牌于何其相似之基,仿佛时回的流通,独与我们中国无关。”鲁迅在此料击的时局是 A. 昏君当道、国家分裂 B. 强敌压境、内战不休 C,统治腐朽、政治黑暗 D.政权更体、国上沦漫 7、辛亥革命期间大批妇女体建立,松资料统计,自1911年10月到1913年底全国共组织了 58个妇女团体:1912年1月1日,上海《民立报》刊文提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 这反陕了 A、民主平等理念得到真正战行 B,妇女社会参与意识得到提高 C,女性社会地位得到彻底改变 D,民主革命拥有广泛社会基础 8.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对下图某一处做出修改的是 A、用“北洋政府”取代“章、陆、曹”B,在“章、陆、曹”外增加第四人 C.改变“商”“学”“劳动”的排序 D.此画命名为《反帝的最后一击》 9.1931年,苏维埃政府指示“要把反革命的所有破坏革苹命的事件及一切实际材料寄登《红色 中华》作广大宣传教育”:《红色中华》还专门设置了《问题与答解》《法令的解释》栏目, 针对民众关心的土地法婚烟法、劳动法等内容进行解释和解答。据此可知,《红色中华》 A·推进反帝反军阀斗争的发展 B.在苏区法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 沉重打击了国内反革命势力 D.创立旨在提高苏区人民参政积极性 10.下表所示为中国共产党人主办的《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至2月所刊登的有关“蒋委员 长”的报道。这些报道 日期 版面 标题/图像/讲话 1月11日 第四版 《蒋委员长告国民书》 1月17日 第二版 《蒋委员长坚决抗战》 1月19日 第二版 《蒋委员长表示绝不接受敌要求》 2月6、7、8、 2月6日,在报眼位置刊载蒋介石头像,旁边写着: 9、10、11 第二版 拥护蒋委员长抗战到底:同时从6日到10日连载蒋 日 介石的《抵抗外辱与振兴民族》:2月10日刊载《八 路军选胜敌军蒋委员长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