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58225

部编版语文7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基础测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6次 大小:238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编版,语文,7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 cover
部编版语文7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基础测试卷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三部分 写作 总分 一 二 (一) (二) 得分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26分) 一、默写。(10分) 1. ,百般红紫斗芳菲。 2. ,明月来相照。 3. ,凭君传语报平安。 4. ,宜乎众矣。 5.《木兰诗》中表现边塞艰苦环境的诗句是“ 。”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0题。(16分)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子欲居九夷①。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选自《论语·子罕》) 【注释】①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 A.有仙则名(就) B.可以调素琴(白色) C.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D.子欲居九夷(想要,打算) 7.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甲】文极力强调“斯是陋室”,以诫勉自己,要做诸葛亮和扬子云那样的人。 B.【甲】文从山与仙、水与龙的关系说起,引出文章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C.【甲】文所写的陋室,其特点是:自然环境清雅,往来人物高雅,室中生活风雅。 D.【甲】【乙】两文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惟吾德馨”和“君子居之”。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9.从【甲】【乙】两文中,你看出“君子”具有哪些情操?(3分) 10.古人写作,语言表达有骈句与散句之别。请你比较【甲】【乙】两文在语言风格及其效用上有何不同?(4分)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34分) (一)驿路梨花(节选)(17分)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1.那群哈尼小姑娘中为首的一个有什么特点?(3分) 12.选段插叙了一件什么事?(从原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简要概括)插叙的作用是什么?(5分) 概括内容: 插叙的作用: 13.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加点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6分) (1)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 (2)“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14.选文结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