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含答案) 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游山西村 【乙】西村 陆游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①。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②黄昏 【注释】①醉墨痕:酒后题诗留下的字迹。②耿:发光照耀。 1.两首诗都运用意象营造氛围,甲诗里“箫鼓”这一意象渲染出乡村的 氛围,乙诗中“幽禽语”则渲染了乡村的 氛围。 2.两首诗的尾联都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的喜爱和留恋之情,但抒情方式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所展现的画面。 阅读古代诗歌,完成小题。 晚春 韩愈(唐)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柳 郑谷(唐)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4.杨花即 ,两首诗都运用了这一意象,都运用 (修辞手法)写出杨花随风飞舞的景象。 5.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对“有我之境”有这样的解释:“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根据王国维的论述从两首诗中任选一处体现“有我之境”的诗句,并作简要批注。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选自《木兰诗》) 【乙】 明妃 郭漱玉 竞抱琵琶塞外行,非关图画误倾城。 汉家议就①和戎策,差胜防边十万兵。 【注】①就:成,成功。 6.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兰诗》中作者歌颂战争中的英雄,却不用过多笔墨正面写战争,暗含了作者对待战争的态度。 B.互文的特点是用简洁的文字表现丰厚的内容,《木兰诗》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就是例证。 C.《明妃》第二句运用毛延寿丑化昭君,丹青误人的典故,表达出诗人对昭君出塞的同情与惋惜。 D.《明妃》第四句中“差”有“略微”或“甚”的意思,本诗中理解为“甚”更能体现昭君的历史功绩。 7.阅读完两位巾帼英雄的事迹,同学们围绕巾帼英雄的形象展开了讨论,请你发表意见,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 小语认为:木兰代父从军,作为一个征战沙场的士卒,表现出 的形象特征。 小文认为:昭君出塞和亲,作为一个维护和平的“使者”,表现出 的形象特征。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乙)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8.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短短四句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的画面。 B.甲诗前两句是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三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 C.乙诗用“千寻塔”“日升”等意象,描绘出飞来峰高耸入云、旭日东升的壮观景象。 D.乙诗末两句发表议论,先说果,后说因;因果的倒置,展现出作者构思的精深。 9.甲乙两诗同是登高,但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诗(节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蒋,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