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赋役与王朝更迭、民族沉沦与复兴的缩影 第16课 国家兴衰背后的“财政密码”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时空观念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 课标要求 重点:中国历代重要赋税制度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及重要影响;关税在近现代中国的实行情况; 难点:中国古代重要赋役制度的影响;中国近现代关税的影响; 学习目标 关税出现 西周 田赋 人头税 徭役 秦汉 租调制 隋 租庸调制 两税法 唐 募役法 宋 丁税、地税 夏税、秋粮 科差 元 金银花 一条鞭法 明 摊丁入亩 清 1842年 协定关税 1914年 个人所得税条例 1927年 《进口税暂行条件》 1928年 改订新约运动 1936年 所得税暂行条例 1937年 废除国内关税 1949年 收回关税自主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 198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198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 198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壹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赋役与王朝更迭 赋役制度: 概念解析 统治者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以土地和人口为依据,向人民征收一定数量的田赋、人头税,征发徭役而形成的基本制度。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 赋税 ③户税(调):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 ①田赋(租):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 ②丁税:以人丁为主的人头税 ④其它杂税 徭役 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成年男子)承担的无偿劳动 ①劳役(庸) ②兵役 ③杂役 材料:一个国家赋税制度的优劣,以及老百姓赋税负担的轻重,的确与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政权的兴衰的存亡。 国家 人民 -财政支出:养兵、赈灾、工程、官吏工资··· +财政收入:赋税 徭役 (军役、力役、杂役) 目的:巩固国家统治 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推动社会转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是中国古代土地税的开端; ①铁犁牛耕出现; ②井田制逐渐瓦解,诸侯国财政收入减少; 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好坏征收赋税; 鲁国:前594年“初税亩”是指无论公私田,按亩数收税; 秦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私有; 原因: 表现: 影响: 1、西周 分封制和井田制下的贡赋制度———诸侯的义务:缴纳贡赋;为王室服役,实行劳役地租、役重于赋。 一、先秦时期的赋役制度 2、春秋战国时期 材料1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实质:客观上承认土地私有制 “赋出于田,自上税下;贡出于土,从下献上。” ———《玉海.食货.贡赋》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化的基础:土地制度的变化 (商鞅)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传》 商鞅变法 一是打破井田和私田的界限,所有土地都按统一的标准征税; 二是赋税一律征粟,缴纳粮食,以鼓励百姓务农; 三是制定户籍制度,登记人口劳动力数字,按人口抽人头税,征伐徭役和兵役。 商鞅变法是封建赋税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基本确立的标志。 二、秦汉时期———编户制度 赋税种类 秦朝 汉朝 制度 田赋 人头税 财产税 徭役 税率极高“收泰半之赋”,缴纳田地产量的三分之二 梳理:速读教材P93,完成秦汉时期赋役制度的相关信息。 汉初:“与民休息”,田赋税率大大降低 汉高祖“十五税一” 汉景帝“三十税一” 征收极重的口赋/户赋 口赋(7-14岁),20钱/年 算赋(15-56岁),120钱/年, 商人和奴婢的算赋钱加倍(主要用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