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2章 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于物质性质 第1节 共价键模型 第2课时 键参数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理查德·费曼曾说过,假如发生了大灾难,人类全部的科学知识只能概括为一句话传诸后世,那么这句话应该是“万物皆由原子构成”。 【思考】原子是如何构成物质的? 1.知道键能、键长、键角可以用来描述键的强弱和分子的空间结构。 2.认识微观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3.能利用键长、键能、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1.知道影响共价键键能强弱的因素,知道键能与键长的关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2.能够通过键角判断分子的空间结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体会课堂探究的乐趣, 汲取新知识的营养, 让我们一起 吧! 进 走 课 堂 一、共价键的形成与特征 【知识回顾】 1、共价键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2、共价键的特征 ⑴饱和性:每个原子所能形成共价键的总数或以单键连接的原子数目是一定的,这称为共价键的饱和性。 ⑵方向性:共价键尽可能沿着电子出现概率最大的方向形成,这就是共价键的方向性。 ⑴σ键: 二、共价键的类型 ⑵π键: 原子轨道以“头碰头”方式相互重叠导致电子在核间出现的概率增大而形成的共价键叫σ键。形成σ键的原子轨道有s-s、s-p、p-p等类型;σ键可以沿键轴旋转;σ键较稳定,存在于一切共价键中。 原子轨道以“肩并肩”方式重叠导致导致电子在核间出现的概率增大而形成的共价键叫叫π键。电子云重叠程度不及σ键,较活泼;π键必须与σ键共存;π键不能自由旋转。 (3)非极性键和极性键 形成元素 电子对偏移 原子电性 非极性键 同种元素 因两原子电负性相同,共用电子对不偏移 两原子均不显电性 极性键 不同种元素 电子对偏向电负性大的原子 电负性较大的原子显负电性 ⑴按两成键原子核间的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可将共价键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⑵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对比 ⑶分子中共价键的极性强弱对物质的性质的影响 键参数 1.键长 (1)定义: (2)特点: (3)对分子性质影响: 两个成键原子的原子核间的距离(简称核间距) 一般而言,化学键的键长愈短,化学键就愈强,键就愈牢固。 影响分子空间结构的因素之一 (4)应用: (5)定性判断键长的方法 ①判断共价键的稳定性:键长是衡量共价键稳定性的另一个重要参数。键长越短,往往键能越大,表明共价键越稳定。 ②判断分子的空间结构:键长是影响分子空间结构的因素之一。 ①根据原子半径进行判断。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成键原子的半径越小,键长越短。 ②根据共用电子对数判断。相同的两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单键键长>双键键长>三键键长。 2.键角 (1)定义: 在多原子分子中,两个化学键的夹角 (2)意义: 键角可反映分子的空间结构,是描述分子空间结构的重要参数,分子的许多性质都与键角有关。 直线形 角形 三角锥形 正四面体形 CH4 109028' (3)常见分子的键角及分子空间结构: 分子 键角 空间结构 CO2 (O=C=O)180° 直线形 H2O (H-O)104.5° V形(或称角形) NH3 (N-H)107.3° 三角锥形 P4 (P-P)60 正四面体形 CH4 (C-H)109 28 正四面体形 (4)测定方法:键长和键角的数值可通过晶体的X射线衍射实验获得。 多原子分子的键角一定,表明共价键具有方向性 3.键能 (1)定义: 在 101.3 kPa、298 K 条件下,断开1mol AB(g)分子中的化学键,使其分别生成气态A原子和气态B原子所吸收的能量称为A—B键的键能。 (2)表示方法: EA—B (3)测定方法:键能可通过实验测定,更多的却是推算获得的 (4)应用: 定量地表示化学键的强弱 键能愈大,断开时需要的能量就愈多,化学键就愈牢固; 键能愈小,断开时需要的能量就愈少,化学键就愈不牢固。 一般情况下,键长越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