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61973

2.5 用化学式表示物质 第1课时(教案 分栏式)

日期:2025-05-13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4次 大小:764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化学式,表示,物质,1课时,教案,栏式
  • cover
课时计划 课题 第五节 用化学式表示物质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目标类型/目标行为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1.5物质由元素组成7~9年级:②知道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科学观念:通过模型建构化学式的概念,掌握化学式的书写规则,能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元索组成和微粒构成;知道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并能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角度分析化合价的形成,初步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科学观念。 科学思维:通过分子模型与化学式的配对活动,运用观察、比较、推理等思维方法,建立证据与解释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合理的见解;通过对化学式书写规则的探寻,学习运用分类与比较的思维方法;能从宏观、微观和符号相结合的视角认识化学式和化合价。 探究实践:通过收集说明书、观察模型、探寻科学史等手段获取和加工信息,自主探寻化学式和化合价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态度责任:通过对药品等说明书的观察,使学生认识到科学与生活紧密关联,对科学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具有积极的认识;通过自制科普小视频,体会科学家们为科学发展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提升社会责任感。 以上目标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第 页 第 行 学情分析 在本章前几节课的学习中,学生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知道了元素符号的作用和写法,初步建立了认识事物的微观视角,知道借助分子、原子等模型来认识微观世界。此时引入化学式,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连接宏观和微观世界的桥梁。虽然化学式是工具性知识,但是一定要避免学生进行孤立的机械记忆,因此,对化学式概念的建构以及含义的辨析就显得尤为重要。七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对于化合价这一抽象概念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因此可用生活中常见的“等价交换”的思想进行类比迁移,并用模型、图片等工具帮助其初步理解化合价的成因。化学式和化合价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理解和应用。 你分析一下哪些学生的原有知识不能支撑这堂课的学习? 课程内容分析 课表解读/教材分析/支持性材料 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册第2章第5节《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第一课时,包含化学式和化合价两个重要的核心知识。化学式是初中科学中非常重要的化学用语,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工具性知识。教材从实验室试剂瓶上的标签引入化学式,用生活中常常见到的符号CO 为例,引发学生对化学式的多重含义的探讨;接着对化学式的书写和化合物名称的读法进行阐述和练习,通过思考与讨论强化对化学式的认识,并理清几种化学符号的意义;然后通过对化合物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的分析,引出元素化合价,进而归纳出利用化合价来书写化学式的步骤。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① 感知化学式概念 学习活动(1)模型与化学式配对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活动 科学家们为了更好地研究微观世 (2)如果让你来定义化学式,你怎么定义 界,构建了分子模型,请将这些模型和对应 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物 的化学式一一配对(课前准备几组甲烷、二 质组成的式子。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 氧化碳、氢气、氨气、水、双氧水、氯化钠 元素符号,一个是数字,数字可以是组成分 等模型及对应的化学式,模型种类可根据班 子的原子个数,如CH、CO2等,也可以是 级学情适当增减)。 组成物质的离子个数比,如NaCl。我们发 现,当数字为1时,可省略不写。 过程诊断 利用模型将看不见的微观物质具象化,在寻找对应化学式的过程中,学生运用观察、比较、推理等思维方法,主动在宏观和微观之问搭建起桥梁,建构化学式的概念。 学校任务② 阐述化学式意义 学习活动图符号辨析: 符号H、2H、H2、2H 教学活动 单一物质的组成是固定不变的, 各具有什么意义 通过实验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