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63014

贵州省安龙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9次 大小:11439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贵州省,安龙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
  • cover
贵州省安龙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秦朝建立后,将天下兵器都收缴到都城咸阳并加以销毁,熔铸为12个各重千石的铜人;秦始皇又下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将战国时各国所修城防壁垒(除长城外)完全拆除;对于六国故地的贵族、豪富,秦廷采取了强制迁徙的措施。秦朝的上述措施(  ) A. 加强了基层社会管理 B. 缓和了各民族间的矛盾 C.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 扩大了秦朝的疆域范围 2.杜佑《通典》记载: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洲永丰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赐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材料说明(  ) A. 我国古代储粮技术先进 B. 炀帝贪得无厌强取豪夺 C. 隋朝国力雄厚财政充裕 D. 隋末劳役繁重不惜民力 3.1311年,朝廷遣官至江浙议海运事。尝令海船自扬子江逆流而上,至江东宁国、池、饶、建康等处运粮,然航道险阻,“粮船俱坏,岁岁有之。又湖广、江西之粮运至真州(今江苏仪征、六合一带)泊入海船,船大底小,亦非江中所宜”。于是将嘉兴、松江秋粮,及江淮、江浙财赋都总管府岁征之粮一并海运。这说明,元代(  ) A. 江南粮食商品化程度高 B. 税粮北运促进海运发展 C. 长江流域经济趋于平衡 D. 财赋重心沿江逐渐西移 4.宋真宗时,大臣路振说:“太宗皇帝平晋阳,知燕民之徯后也,亲御六军,傅于城下。燕民惊喜,谋欲劫守将出城而降。太宗皇帝以燕城大而不坚,易克难守,炎暑方炽,士卒暴露且久,遂班师焉。城中父老闻车驾之还也,抚其子叹息曰:‘尔不得为汉民,命也。’”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宋人在国防收缩前提下试图构建文化认同 B. 辽朝对燕云地区的汉人实行民族压迫政策 C. 宋朝对边疆民族问题持谨慎而积极的态度 D. 辽朝与宋朝之间的民族关系问题比较尖锐 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还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思想,顾炎武、王夫之也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这些思想(  ) A. 缘于当时社会的剧烈动荡 B. 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舆论力量 C. 代表资产阶级的理想诉求 D. 推动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6.宋代的《耕织图诗》用图像和诗歌的形式把农桑内容表露无疑。元代的三大农书则直接以“农桑”为书名。清代尚有《农桑经》等书以“农桑”为名。由此可推知,中国古代(  ) A. 农桑结合是农业结构的特点 B. 政府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 农书撰写成为民间的潮流 D. 农桑技术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7.晚清东南督抚曾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宣布无论其他地方发生何种骚乱,双方必须遵守各款规定。这些协定(  ) A. 阻遏了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B. 体现了清廷统治危机的加深 C.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D. 完全出于维护西方在华利益 8. “林公曾与论忧患,花甲抬棺征边关。蓄锐缓进筹粮饷,扬威急战歼敌顽。千里柳引春风度,十万兵夺疆土还。放眼西陲广袤地,天山雪映发苍髯。”下列选项对诗中事件影响的阐述,正确的是(  ) A. 强化了政府对蒙古的管理 B. 导致了近代化努力的破产 C. 证实了清政府统治的腐朽 D. 缓解了西北部边疆的危机 9.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组织编译的《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和徐继畬的《瀛寰志略》等一批地理著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