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单元复习 教学目标 1.梳理本单元课文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交流对这些美德的认识。 2.掌握引用的作用及表达效果,并能在写作过程中学以致用。 3.学习使用略读和精读的方法阅读文章,并通过阅读实践加深对两种阅读方法的认识。 教学重点 1.梳理本单元课文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交流对这些美德的认识。 2.掌握引用的作用及表达效果,并能在写作过程中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 学习使用略读和精读的方法阅读文章,并通过阅读实践加深对两种阅读方法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中华传统美德如历史星空中闪烁的璀璨繁星,在千年传承与世界文明的交融发展中激荡出独特的回响。 哀牢山谷中绽放的驿路梨花,是雷锋精神在边疆民族同胞心田播种的奉献之花;黄文秀用热血点亮的是众多扶贫干部的青春之光;季羡林在《有为有不为》一文中辩证地将儒家“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处世智慧展现在世人面前;刘禹锡的陋室弦歌与周敦颐的莲池清韵,唱出了传统文人雅士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精神乐章。 本课我们将重温本单元课文所蕴含的中华美德,追求修身正己的更高境界。 二、单元重点复习 任务一:回顾文章,感受“德韵千年”魅力 活动1:复习课文,梳理文章蕴含的传统美德 本单元课文通过写人记事、辩证论述、借物抒怀等多种方式表现出中华美德的价值与魅力。请同学们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文章,通过再读课文,结合文中的重要语句,根据示例要求,梳理概括文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 示例: 课文内容: 《驿路梨花》 ①老人家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下去:“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②瑶族老人又说:“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把用了的柴、米补上,好让后来人方便。我这次是专门送粮食来的。” ③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④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蕴含的美德: 在哀牢山中广泛传承的雷锋精神(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风尚。 点拨: 《青春之光》 ①“灌溉200多亩农田的水渠被洪水冲断了!”这个消息让周末回家看望病重父亲的黄文秀坐立不安。她决定立即驱车返回百坭村,那里离她家所在的田阳县田州镇有180多公里。 ②黄文秀一有空就往村屯跑,不让她进门的,她就去两次、三次……两个月的时间,黄文秀用双脚丈量了百坭村的沟沟坎坎……有了它,黄文秀心里有底了。 ③这已经是黄文秀第三次到班统茂家“围追堵截”了……在村里建起了电商服务站。 ④这个来自红色热土的第一书记在日记里写道:“让扶过贫的人像战争年代打过仗的人那样自豪!”“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⑤“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黄文秀曾在入党申请书里写下这样一句话。 ⑥“长征中,战士死都不怕,在扶贫路上,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前行?” 蕴含的美德: 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崇高品质;心系百姓、赤诚为民的真挚情怀;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优秀品格;攻坚克难、乐观向上的顽强意志,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