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下科学第三单元1-4节培优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能量观:天然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B.分类观:过氧化氢和水从组成上看都属于氧化物 C.微粒观:二氧化碳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D.守恒观:镁带燃烧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均不变 2.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中,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B.C. D. 3.利用图1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压强传感器测定的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图1瓶中装水的主要作用是吸热并吸收五氧化二磷 B.图1中表明氧气含量的现象是瓶中水面上升至1左右 C.图2中a点到b点是由于反应产热使瓶内压强增大 D.图2中b点对应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 4.以下相关实验的现象或操作正确的是:①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②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③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④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⑤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在试管口需要放一团棉花;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一有气泡冒出时就应马上收集,以免浪费;⑦二氧化锰可以作所有实验的催化剂。正确的是( )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⑥ D.③④⑤⑦ 5.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将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甲图)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乙图),下列有关改进后的装置评价不恰当的是( ) A.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环境污染少B.装置简洁,操作简单,节约药品 C.实验中活塞先向左移,后向右移D.更方便推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6.如图是我国古代使用的火折子,制作时将草纸紧紧卷成筒状塞入竹筒中,其中加入硫磺、磷、硝酸钾等物质,点燃后盖上竹筒帽,将竹筒帽上的小孔a与竹筒上的小孔b对准,观察到小孔中有烟雾冒出。再次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草纸就立即燃烧起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火折子中的硫磺、磷均为可燃物,燃烧时发生了化合反应 B.点燃后盖上竹筒帽子不应全部密封,可以防止火星熄灭 C.对准小孔a和小孔b可使少量空气进入,也可防止可燃物彻底熄灭 D.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吹,是为了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7.用如图装置制取一定量的氧气,并进一步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实验时,室温为18℃,C、E、F中的白磷都浸没在水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发生燃烧的只有C中的白磷 B.装置A中的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C.装置A 中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且参与化学反应 D.只有通过C、D对比才能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8.很多科学实验都要用到水,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装置 水的作用 吸收放出的二氧化硫 提供所需的温度,隔绝空气 溶解铁丝燃烧后的生成物 观察进入钟罩内水的体积,确定其中氧气体积 A.A B.B C.C D.D 9.加热试管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使其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下列能正确反映该过程中各科学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B.C. D. 10.中国科学家已实现由CO2到淀粉的全人工合成,其中一步重要反应的物质转化如图所示。已知参加反应a的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1:1,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B.甲醛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 C.甲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高于甲醇,反应b属于分解反应 D.为使甲醇持续转化为甲醛,反应b不需要补充H2O2 11.一定条件下,在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化学反应,并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值为9 B.该反应中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