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68410

【人教2024版】美术 一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二课 《难忘童年》 核心素养教案

日期:2025-05-23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4249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二,素养,核心,难忘童年,单元,人教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2 难忘童年 教学设计 课题 2 难忘童年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传统玩具的趣味与科学原理,通过观察和动手制作,培养他们对旋转与平衡现象的好奇心。课程鼓励学生运用简单的材料和方法,如纸条缠绕、瓶盖穿孔等,创造性地制作多彩陀螺,并观察旋转时颜色与图案的变化。结合“童年玩具”主题,学生将从父辈的童年游戏中汲取灵感,学习如何将科学原理与艺术创作相结合。为帮助一年级学生克服动手制作的挑战,教师将采用互动教学法,包括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和实践操作,确保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科学、体验艺术。 2022新课标要求 1. 培养对传统玩具的科学与艺术欣赏能力,通过观察陀螺、滚铁环等经典玩具,增强学生对旋转与平衡原理的理解,激发对传统游戏文化的兴趣。 2. 提升动手能力与创造力,学习运用简单材料和方法制作多彩陀螺,探索旋转时颜色与图案的变化,体验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3. 探索传统玩具中的科学原理,发现旋转与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培养观察与思考能力。 4. 结合互动与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和动手制作,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传统玩具的魅力,培养对科学与艺术的热爱。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 审美感知:通过观察传统玩具的造型与运动方式,感受旋转与平衡带来的视觉美感,培养对动态艺术的审美感知能力。 2. 艺术表现:运用简单的材料和方法制作多彩陀螺,尝试用颜色与图案表达旋转的动态效果,提升艺术表现力。 3. 创意实践:在制作陀螺的过程中,探索不同的设计与制作方法,激发创新思维,体验科学与艺术结合的乐趣。 4. 文化理解:通过了解父辈童年的传统玩具,感受传统游戏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与理解。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对动手制作和科学现象充满好奇。本课通过传统玩具主题,引导他们探索旋转与平衡的奥秘,并尝试制作多彩陀螺。学生已有简单的绘画和手工基础,但需要进一步指导如何将科学原理与艺术创作结合。教学将通过观察、动手实践和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鼓励团队合作与分享成果的意识。 重点 通过制作多彩陀螺,让学生理解旋转与平衡的科学原理,并观察旋转时颜色与图案的变化。 难点 帮助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将科学原理与艺术表现结合,同时保持陀螺的平衡与稳定。 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图片、视频)、绘画工具:纸张、彩色笔、圆形纸板、小木棒或吸管、剪刀、胶水、瓶盖、纸条等用于制作陀螺的材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新知导入(播放视频)小陀螺铁环跑得快,陀螺转得急。情同手足小伙伴,童年时光难忘记。 观看视频,了解小陀螺的运动。 让学生了解小陀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活动一寻向爸爸妈妈了解他们童年玩具的样子。翻花绳、抽陀螺(出示图片)翻花绳、抽陀螺滚铁环、跳房子(出示图片)滚铁环、跳房子二、想一想是什么原理让陀螺转起来的?(出示图片)你看,陀螺高速旋转才稳定。(出示图片)货郎图(中国画)(局部)[宋代] 苏汉臣中国台北故官博物院藏陀螺能转起来是因为我们用手使劲一拧,它就转起来了!转得越快,它就越不会倒,好像有个小精灵在下面扶着它一样。如果转得慢了,小精灵就没力气了,陀螺就会倒下。所以,要想让陀螺转得久,就要让它转得特别快!三、活动二用简单易行的办法制作会转动的多彩陀螺。(出示图片)纸条缠绕法、瓶盖穿孔法(出示图片)纸板剪贴法(出示图片)围绕轴心设计图形四、看一看转动的陀螺颜色和图案发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