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68485

7.4平行线的判定 教学设计 冀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9-22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5次 大小:3471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平行线,判定,教学设计,教版,2024,数学
  • cover
第七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7.4平行线的判定 本节课是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平行线的判定》,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判定的基本事实: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节课的学习是掌握平行线性质、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知识的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学会用几何语言简单推理,它是平面几何中进行推理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依据,同时更需渗透转化思想 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线的画法,平行线的定义,掌握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许多学生对定义法判定平行的不容易操作没有明显的认识,并且初一学生只能简单的一问一答式的推理,需在课堂中反复进行几何符号语言的训练,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1.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2.会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去判定两直线平行,并能灵活应用其解决相关的问题; 3.进一步感受说理的表达方式,体会“推理”的意义和作用. 4.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重点: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灵活运用 难点:用数学语言表达简单的说理过程及推理依据 情境导入 活动一:展示图片,引入新课. 装修工人正在向墙上钉木条,如果木条b与墙壁的边缘垂直,那么木条a与墙壁的边缘所夹的角为多少度时,才能使木条a与木条b平行? 设计意图:展示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并且体会定义判定平行线不容易操作,让学生想出有无其他方法,引出课题 一起探究 活动二:回顾旧知. 如图,图中∠2的同位角是_∠3_____,内错角是_∠1_____,同旁内角是_∠4_____. 思考:若∠2=∠3,则直线AB与C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 答:AB∥CD.理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提出问题,从而引入新课. 活动三:平行线的判定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判定两直线平行的基本事实.根据这个基本事实,你还能得到平行线的其他判定方法吗 师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并展示自己的想法. 小亮:∵∠1=∠3(对顶角相等), 若∠1=∠2,那么就能推出∠2=∠3, 于是就有AB∥CD. 小红:∵∠3+∠4=180°(平角定义), 如果∠2+∠4=180°,那么就能推出∠2=∠3, 于是就有AB∥CD. 思考:他们的想法正确吗? 教师引导学生对每一步进行说理,得出结论. 命题1 已知:如图,直线AB,CD被EF所截,∠1=∠2,那么AB∥CD. 理由:∵∠1=∠2(已知), ∠1=∠3(对顶角相等), ∴ ∠2=∠3(等量代换). ∴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思考:通过命题1,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你能用几何语言来描述这个定理吗? ∵ ∠1=∠2(已知) ∴ 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师生活动:学生用几何符号语句口答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推导过程,不妥之处,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在学生得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后,梳理得到平行的过程,它是转化成了同位角相等,进而得到两直线平行,充分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设计意图:为了得到问题的结论,老师向学生设置了几个小问题作为梯子,把问题简单化,把问题已有知识化,同时这也是转化思想的渗透,学生有了这些问题,得到结论就容易多了. 命题2 已知:如图,直线AB,CD被EF所截,∠2+∠4=180°,那么AB∥CD. 理由:∵∠2+∠4=180°(已知), ∠3+∠4=180°(平角的定义), ∴∠2=180°-∠4,∠3=180°-∠4.(等式的性质). ∴∠2=∠3(等量代换). ∴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思考:通过命题2,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条直线被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