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70916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5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0次 大小:1557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5年,中考,二模
  • cover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5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一、古诗文(35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 1. 念天地之悠悠,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 , 西北望, 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 , 不舍昼夜。 (《<论语>十二章》) 4、东东随家人参加农家乐活动,农家款待客人的盛情让他想到陆游《游山西村》中“ , ”的句子, 倍感欢悦。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5—8题(22分) 【甲】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 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 所南字忆翁,初名某,宋亡乃改名思肖,即思赵①。画兰不画土,人询之,则曰:“地为番人夺去,汝不知耶 ”疾时属其友唐东屿④曰:“思肖死矣,烦公书一位牌曰:大宋不忠不孝郑思肖。”语论而绝。 贵要者求其兰,尤靳③不与。庸人孺子颇契④其意者,則反与之。邑宰求之不得,知其有田, 因胁以赋役取。先生怒曰:“头可断, 兰不可画!” 思肖尝有诗《寒菊》云:“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释】①郑思肖:字忆翁,号所南,南宋末诗人、画家。古人评述:“乃在野之文天祥。”②唐东屿:郑思肖的朋友。③靳:吝惜。④契:符合。 5.根据汉字形旁推断词义。 (4分) 【乙】文中“濯清涟而不妖”中,“濯”的偏旁为“氵”,可推断其义与 相关,意思为 。 【丙】文中“语论而绝”中,“绝”的偏旁为“纟”,可推断其本义与( ) (A.丝线 B.颜色)相关,文中可引申为“断,断绝”。下列句中“绝”的意思与之相同的选项是( )。 A.佛印绝类弥勒 B.伯牙破琴绝弦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6. 结合选文【乙】和【丙】,完成下列表格。 (10分) 植物 特点 人物 象征 志趣 莲 它的茎①_____ (用自己的话),只可以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 ②_____ 君子 不慕名利、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 菊 盛放在东篱下 ③_____ 隐逸者 远离尘世,归隐田园 ④_____(用自己的话) 郑思肖 ⑤_____ ⑥_____ 兰 兰叶没有根土 7.结合选文【甲】和【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3分) A. 两人身份地位不同, 一个“处江湖之远”, 一个“居庙堂之高”。 B.从【甲】 【丙】中可以读出两人都有对国家忠贞不渝的高尚品格。 C. 【丙】文中“大宋不忠不孝郑思肖”表明他认为自己背叛了国家。 D. 【甲】 【丙】两文表明了两人都处于风雨飘摇、社会动荡的时代。 8.寄情于物,以物品人,古今皆然。 【乙】文作者爱莲, 【丙】文郑思肖爱兰,东东同学想送一幅书法作品给【甲】诗作者文天祥,你建议他送哪幅作品 请说明理由。 (5分) 二、现代文(35分) (一) 阅读下文, 完成第9—12题(16分) 人类嗅觉与AI嗅觉技术 ①嗅觉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感官之一,承载着复杂的生物机制。 ②大脑感知气味的过程就像一场“邂逅”。 ③鼻腔内的嗅觉上皮聚集着约400种嗅觉受体细胞,当气味分子进入鼻腔并与特定受体结合时,电信号通过嗅觉神经直达大脑的一个特定区域———嗅球。嗅球传递至海马体、杏仁核等区域,将分子信息转化为带有情感与记忆的气味体验。这种由分子结构到语义表征,如“咖啡香”“玫瑰味”的转化过程,如此神奇, 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乐趣。 ④AI“闻到”气味,就像是一场根据分子结构进行的“猜谜游戏”。 ⑤AI 嗅觉技术的核心在于建立分子结构与气味属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