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71208

天津市第九十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

日期:2025-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2次 大小:19320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天津市,语文,答案,PDF,试题,第九十
  • cover
2024-2025学年第二学八年级语文学科统练(一) 第1卷选择题(共23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1-7每题1分,8-15每题2分共23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归省(xinB)撺掇(cuan 羁绊() 恩然而止(g) B.蓦然(md)斡旋(wo) 幽悄(qi诅o)销声匿迹(nl) C.连翘(qiao)韬皱(zhé)缄默(zhcn) 大彻大悟(che) D.农谚(yan)狩猎(shu)龟裂(jin) 海枯石烂(如) 2.结合语境,在下列句中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灯笼,在如今人们的心中,只是孩童的玩具和节日喜庆的象征:但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年 代,却是人们生活的品, 着厚重的文化内涵。手中灯笼点亮,指引人们返回温暖的家 中;村口红灯高照,者孤行客“四面虚惊”的心:宅第红灯高挂,则显示着主人的地位和 权势。 A.必需记载慰劳 B.必须承载慰劳 C.必需承载慰藉 D.必须记载慰藉 3.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①上课发言时,有些同学思路清晰,言辞流利:②另一些同学则磕硅巴巴,语无伦次。③其实课 堂发言就是一种即席讲话。④同学们的不同表现,有时与学高低关系不大,却与熟练运用 即席讲话的技巧密切相关。 A.第①句 B.第②句 G.第③句 D.第④句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近日,专家讲解口唐诗三百首口的短视频风靡网络。口抖音唐诗三百首 抖音号发布的74条 视频,短短两个月播放亚就突破4000万,,点赞量高达58万。当经典古诗词与短视频相遇,便产 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晦涩的古诗词跨越千年,以轻盈姿态走近万千民众,获得接乡.可,甚至 成为网红。 A.《》《》: B.《》“”—尼.“”《》一一D.“”“” 5.下面对《蒹葭》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蒹葭》选自《诗经·秦风》,“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这首诗就是一首秦地的民歌。 B.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两句皆以秋景起兴,描绘出一幅芦苇连天、露重霜浓的清秋凄美 图景。 C.“伊人”在水一方,主人公隔河企望,追寻“伊人”:怎奈道阻且长,追寻无果,只余伊人独 立秋霜,惆怅迷茫。 班级: 姓名: D.《蒹葭》采取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叹,步步深化,抒发主人公的企慕之情和追寻而不得的 惆怅。 6.下面对《蒹葭》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一种比兴手法。描写初冬的景色,渲 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B.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营造了飘逊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 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C.这首诗写主人公冒着秋寒徘徊岸边,思燕的人儿却在水一方。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蹄” 再到“白露未已”的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若。 D.这是一首抒情诗,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历 来被誉为情深景真、风情摇曳的好诗。 7下面对《关雎》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了和谐悠扬的气氛,引出对美丽贤淑好姑娘的爱慕之崤。 B.中间两个“悠哉”,以感叹语气出之,加重了感彩,把男子浓浓的思念之苦极好地表现了 出来。 C.“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展现了现实中男子与淑女相会相处时的愉悦和结婚时的热闹场面。 D.诗中用词美妙贴切,如“关关”拟声词、“窈窕”叠韵词、“参差”双声词等,很好地增强了 诗歌音调的和谐美与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的生动快。 阅读《“小蛮腰”缘何不怕留击》一文,回答问题。 “小蛮腰”缘何不怕雷击 ①前不久,广州遭遇持续性强降雨天气并伴有雷暴大风。其间,俗称“小蛮腰”的广州塔因一个 小时内6次被雷击而受到广泛关注。 ②那么,为何广州塔在如此频繁的雷击下依旧安然无恙? ③其实,广州塔并非被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