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76053

华师大版七下(2024版)9.3.1图形的旋转教案

日期:2025-05-24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11670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华师大,七下,2024版,9.3.1,形的,旋转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课时教学设计 第七课时《9.3.1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聚焦 "旋转概念的建构与三要素理解",是图形变换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数学操作,引导学生从 "物体绕点转动" 的直观感知抽象出 "图形旋转" 的数学概念,明确旋转由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三要素决定,强调旋转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为后续学习旋转特征和旋转作图奠定概念基础. 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平移的概念与要素,理解 "图形变换中形状大小不变" 的特性;熟悉教材中列举的旋转现象,能直观判断 "物体绕点转动" 的生活实例;可能混淆 "旋转角度" 与 "旋转路径长度"(如认为 "转动圈数" 等同于旋转角度),或忽略旋转中心的固定性(如误认为旋转中心会移动);在复杂旋转中(如斜向旋转、非 90° 角旋转),难以快速找到对应点及计算旋转角度. 教学目标 1.能结合教材实例说出旋转的定义,明确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是旋转的三要素; 2.能在简单图形旋转中,准确找出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理解"图形各点绕旋转中心同步旋转相同角度"的特性; 3.通过 "观察生活实例→分类比较特征→抽象数学概念" 的探究过程,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概念建构,发展数学抽象与几何直观能力; 4.发现旋转在建筑、艺术、科技中的应用,体会数学对现实世界的抽象概括作用,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旋转现象"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旋转三要素的理解与表述; 2. 理解 "旋转后图形各元素一一对应" 的特性. 教学难点 排除 "物体大小、颜色、旋转速度" 等非本质因素干扰,抓住 "绕固定点按固定方向转动固定角度" 的核心特征,准确描述旋转三要素.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情境导入教师活动1: 复习旧知:平移的特征是什么? (1)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形状与大小不变; (2)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 (3)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角相等; (4)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 在日常生活中, 除了物体的平行移动外, 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如图9.3.1所示物体的旋转现象. 时钟上秒针的不停转动提醒着人们时间的流逝,大风车的转动给人们带来快乐, 飞速转动的电风扇叶片给人们带来丝丝凉意. 生活中的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 图形绕某点旋转 注:本章主要研究平面图形在一个平面上的旋转问题.学生活动1: 学生通过已学习的知识经过个人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推导出本课新知.复习上节内容,导入本节图形的旋转。活动意图说明: 从实际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的现实用途.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环节二:新知探究教师活动2:图形的旋转有关概念 如图 9.3.2, 单摆上的小球绕着悬挂点在一个平面上转动, 由位置P转动到位置P′, 像这样的运动叫做旋转(rotation).这一悬挂点叫做小球旋转的旋转中心(centre of rotation).显然, 旋转中心在旋转过程中是保持不动的, 图形的旋转由旋转中心、 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决定. 注意:在旋转过程中,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没有改变. 试一试:如图9.3.3,用一张半透明的薄纸,覆盖在作有任意△AOB的纸上,在薄纸上作出与△AOB 重合的一个三角形,然后用一枚图钉在点O处固定,将薄纸绕着图钉 (即点O)逆时针旋转45°,薄纸上的三角形就旋转到了新的位置,标上点A′、B′,我们可以认为△AOB逆时针旋转 45°后变成△AOB′. 在这样的旋转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注意:图形旋转时, 必须注意旋转中心、 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 [交流讨论]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完成填空: 从图 9.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