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76776

四川广元市苍溪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6次 大小:9134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四川,考试,答案,版含,pdf,试题
    2025年春七年级学段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任务一】夯基础·墨耕心田(12分) 1.(3分)(1)迭 (2)昧 (3)秽 (4)懈 (5)镌 (6) 勋 2.(3分)(1)B (2)A (3)B (4)A (5)A (6)A 3.(3分)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 A.该句为原句,“支撑”与“参天巨树”搭配不当; B.“支撑”与“巍峨丰碑”搭配恰当,该句修改正确; C.“支撑起参天巨树的科技强国”语序混乱,修改有误; D.“根系精神”与“支撑起科技强国的根基”语义重复。修改有误;故选B。 4.(3分)C “历史长河”“科技强国”是偏正短语,“治国安邦”“隐姓埋名”是并列短语。 【任务二】铸素养·文题粹心(78分) 5.(3分)B 6.(3分)B 【知识点】人物传记 【解析】5.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概括。 B.根据第④段“他公正无私,做人正直。在那个没有电脑的年代,他办公桌上总摆放着两沓纸,一沓是带有单位抬头的信纸仅用于公文,另一沓私信所用的纸都是自费购买”可知,贝老自费购买私信用纸,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他公正无私,做人正直,而不是作为科学家的艰辛;故选B。 6.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结合第③段每次组会,贝老总是平等地与大家一起讨论学术,对干晚辈总是循循善诱,鼓励大家畅所欲言,独立思考。对每个实验结果,不经过反复推敲和验证,他从来不轻易下结论,也决不轻易发表。如果对某个结果有疑问,贝老还要反复查对原始数据”,这是记叙贝老的事迹。“这种追求科学真理、不随波逐流、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年科学工作者是针对上述事迹做出的评价,这段议论性文字,高度评价贝老科学精神对青年工作者的影响。作者将记叙与议论相结合,更能表达对贝老的崇敬和赞美之情,深化文章主旨。故选B。 7.(3分)B 【知识点】敬辞谦辞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与运用。 通读文段,运用不得体的是:①“久闻大名”意思是早就听到对方的盛名,多用作初见面时的客套话。不带感彩的词,只是表示自己听闻已久,而自己没有任何感情的投入;本句语境是要表达对张老师的仰慕之心,用“久仰大名”更恰当;④“光临寒舍”是在别人到自己家来的时候,为表谦虚和欢迎。本句语境是要表达到老师家里去,因此不恰当;⑥“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用于向老师请教不恰当;故选B。 8.(3分)C 【知识点】对联 【详解】根据对联常识可知,对联的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乐”是仄声,因此D不合适;上联“人生似面”是主谓短语且运用比喻修辞,“童叟无欺”没有运用比喻,因此A不合适;上联“人生似面”中“人生”是名词,“宾至”是主谓短语,因此B不合适;故选C。 (3分)C(殊:不同) (3分)A(A.听,听见;B.勉强/有余;C.凭借/与“为”连用,认为;D.是/为了) 11.(3分)C 12.(1)(3分)北地的沙子盖没战马的马蹄,凛冽的北风撕裂人的皮肤。 (2)(3分)忠孝(的信念)都不改变,千古的英名怎么能够泯灭? 13.(4分)《木兰歌》的结尾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以议论的方式)直接表达对木兰忠孝两全的赞颂.《木兰诗》的结尾则以兔为喻,委婉含蓄地对木兰进行了讴歌和赞美。 【知识点】诗歌鉴赏。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木兰歌》:结尾“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直接表明木兰的忠孝行为始终没有改变,她的英名千古流传,不会磨灭。这种表达方式直截了当,属于直抒胸臆,以议论的方式高度赞扬了木兰忠孝两全的美好品质,让读者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对木兰的钦佩与赞美之情。 《木兰诗》:结尾“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以雄兔雌兔奔跑时难以分辨的特点来比喻木兰在从军过程中未被发现是女子的情况,通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