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78984

12《祝福》任务式课件(共69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4-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338841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2024-2025
  • cover
(课件网) 是谁杀死了祥林嫂 柳妈 “我” 祥林嫂 鲁四老爷 鲁四婶 猎罪图鉴 部编教材 必修下册 第六单元 鲁迅 1881-1936 作者简介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 “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 --鲁迅(《我怎样做起小说来》) 《呐喊》:收集1918—1922年的小说,如《狂人日记》、《药》、《一件小事》、《阿Q正传》、《故乡》、《社戏》、《孔乙己》等,共14篇。 《彷徨》:收集1918———1922年的小说, 《祝福》是第一篇,另外还有《伤逝》、《离婚》等,共11篇。 《故事新编》:收入1922———1935年间所作的八篇作品,如《非攻》、《铸剑》、《理水》等等。 作品简介 小说集 散文诗集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包括《藤野先生》、《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范爱农》等回忆性散文。 作品简介 散文集 《野草》 杂文集 《南腔北调集》、《而已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华盖集》等。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后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是《彷徨》的第一篇。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是为了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陈独秀 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创作背景及时代意义 解题 “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任务一:报案信息 ———了解案件的来龙去脉 现实 回忆 现实 序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1) 结局 祥林嫂凄惨死去(2—33)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34—53) 发展 祥林嫂被迫改嫁(54—65) 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64—111) 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112) 倒叙 结局 任务一:报案人笔录———案件的来龙去脉 用倒叙的方式来叙述有什么作用? 在情节安排上,把悲剧结局放在前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兴趣。 考点渗透: 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的主题。 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渲染浓厚的悲剧气氛,以乐景写哀情,反衬人物的悲惨命运。 常见的叙述顺序 顺叙: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情节。 倒叙:先将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者结局交代出来,再按照顺序叙述故事。 插叙:暂时中断正在叙述的事件,插入与该事件或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 补叙:在行文中用一小段话对故事前面已经交代过的人或事件进行补充交代,这样追加的内容一般没有情节,也不需要有过渡。 平叙: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使故事情节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容易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对小说的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进行必要的补充,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使故事内容更加完整。 使故事发展的头绪更加清楚,照应更加得体(但要交代事件始末时间)。 任务二:猎罪图鉴 ———调查案件的具体细节 死者分析 案件回放 嫌疑人分析 死亡地点分析 死亡时间分析 报案人分析 死亡原因分析 结案 祝福?!绝望的女人———祥林嫂谋杀案 活动一:死者分析———祥林嫂的一生 丧偶出逃 丧夫失子 求捐门槛 二十多岁 二十七八岁 二十七八岁 三十二三岁 卫家山 四十岁上下 鲁镇 贺家墺 鲁镇 鲁镇 死者档案 姓名 性别 年龄 亲属 身份 遗产 人生遭遇 寡妇、逃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