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下19《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品析文章语句,体会作者笔下紫藤萝花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写景状物,表达真情实感。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整合同类信息理清作者的游踪,体会本文采用定点换景、视角转换的角度表现游踪的特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和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1.对比紫藤萝的过去与现在,梳理作者情感的变化。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寄托在紫藤萝上的“志”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摘抄文中的优美语句,并进行批注赏析。(不少于三处) 请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朗读你摘抄的优美语句,并分享你的批注。 二、今昔对比品深情 1.作者不仅描写了眼前的紫藤萝,还回忆起过去的紫藤萝。找出描写十多年前的紫藤萝的语句大声朗读,思考:过去的紫藤萝具有怎样的特点?过去的紫藤萝与现在的紫藤萝有什么不同? 明确: 过去紫藤萝特点:“依傍”———缺乏独立性。 “稀落、伶仃”———遭受打击。 “察言观色、试探”———活得谨小慎微。 “生活腐化”———遭受污蔑。 过去:稀落———现在:盛、密 过去的紫藤萝与现在的紫藤萝形成对比。过去之衰和现在之盛,对比鲜明。 2.紫藤萝繁盛美丽、富有生机,面对这样的紫藤萝,作者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读第七段)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遗憾———忘掉忧愁、宁静、喜悦。 三、我思我悟析主旨 1.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指的是?(ppt展示写作背景) 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与作者感情深厚的小弟身患绝症,不久于人世。作者的小弟冯钟越,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是我国第一代飞机专家。但是他三十年奔波在外,积劳成疾,正当盛年,身患绝症,生命之花即将凋落。 作者深爱的弟弟盛年离世,也写下了《哭小弟》一文,截取其中一小段读一读。 可是他去了,过早地去了。这一年多,从他生病到逝世,真像是个梦,是个永远不能令人相信的梦。我总觉得他还会回来,从我们那冬夏一律显得十分荒凉的后院走到我窗下,叫一声“小姊———。 可是他去了,过早地永远地去了。 ———《哭小弟》 2.人生就是如此,会经历一些不幸,那紫藤萝会经历吗?(第八段) 十多年前家门外的紫藤萝稀落、伶仃。我也曾因为这感到遗憾,以为再也看不到紫藤萝花了。后来看到了吗?(读第九段) 3.昔日的花和眼前的花形成对比,自然界的一切都在变化发展,花谢还会再开。由此,作者感悟到了什么?(读第十段)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4.结合文章内容、背景、补充资料和自己的经历、见闻,谈谈你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的理解。 补充资料: 十年前,文革时期,很多人遭受了不公正待遇; 1976年,文革结束; 1977年,开始重视科研和教育,重视人才,恢复高考; 1978年,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平定冤假错案,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1979年,中国日渐走向复兴和繁荣。 明确:花的生命有限,但它灿烂绽放,展现生命的伟大和美好,给人带来精神的振奋。它用精神将生命的限度延长。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可以延续,生生不息;延伸生命的长度,积极应对人生,实现人生价值。 5.作者感悟到生命是永恒的,本来停住的脚步发生了什么变化? 明确:不觉地加快脚步,首尾呼应。 作者加快脚步去向哪里?美好的生活、未来、前方。 四、拓展延伸明写法 1.在本文中,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是有某种寓意的,成为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观的寄托。这种写法叫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