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79454

山东省济宁市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期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情景式质量评估试题卷(图片版,无答案)

日期:2025-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6次 大小:684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山东省,质量,答案,图片,试题,评估
  • cover
山东省济宁市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期中 八年级下册语文情景式质量评估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五个大题,19个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班级将开展“乡土风情”民俗文化展,邀请你一起参与筹备工作。 1.小组成员想用以下这段文字作为开幕词,里面有一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帮他解决。(共4分) 民俗是乡土中国专属的浪漫。江南水乡有社的 ② (喧 宣)嚷,黄土高原有腰鼓的 ① (振 震)撼,端午河畔有悠远的追溯,中秋月下有幽悄的诗意。这里有信天游的高亢,有贴春联的喜庆,有艾草香囊的祝福,更有舞龙耍狮的喜庆热烈豪放粗犷。多彩民俗,是中国人的精神故园,永远栖息着炎黄子孙的乡愁与依恋,更寄寓着华夏儿女的理想与信念! (1)语段中加点的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2分) 畔( ) 溯( ) 犷( )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2分) 2.设计组准备将元宵节的习俗以表格的形式向大家展示,请你帮他们完成表格上空缺的信息。(3分) 元宵节吃元宵是中国由来已久的习俗。元宵也叫汤圆,它的做法、成分、风味各异,但吃元宵代表的意义相同,都是为了祝福团圆期盼美满。元宵节闹花灯的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人们会在元宵节这一天挂上各式各样的彩灯,满街灯火辉煌,非常壮观,以此祈求神灵庇佑,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祈愿。人们也会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这个游戏既能启迪智慧,又能增添节日的欢乐气氛。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还会舞起长长的龙灯,载歌载舞,祈祷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表达对来年平安顺遂的期待。 元宵习俗 习俗意义 吃元宵 祝福团圆期盼美满 闹花灯 ② ① 启迪智慧增添欢乐 耍龙灯 ③ 3.小组成员写了一段有关民俗的文字,中间有两处缺失,请你帮他补充完整,使上下文连贯。(4分) 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认识民俗,首先是分类。民俗的分类可以有很多角度,最简单的分类就是分为物质民俗与精神民俗。 ① ?中国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在其主编的《民俗学概论》中认为,民俗包含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仪礼、民俗信仰、民间科学技术、民间口头文学、民间语言、民间艺术、民间游戏娱乐等内容。民俗文化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最贴近的一种文化形态,如水中盐、花中蜜,无影无形地融化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所以也可以认为“ ② ”。 4.小组成员准备寻找古文字中的民俗元素,找到了以下的甲骨文,请你仿照示例,帮他解释其中的含义和民俗。(4分) 5.小组成员围绕活动主题写了一段感言,请你将空缺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8分) 民俗是岁月深处的回响。“其中往来种作, ① , ② ”(陶渊明《桃花源记》)男耕女织、衣冠古朴中有民俗;“蒹葭萋萋, ③ ,所谓伊人, ④ ”(《诗经 蒹葭》)追寻美好、坚定执着中有民俗;“微君之故, ⑤ ”(《诗经式微》)田中劳作、直抒胸臆中有民俗;“ ⑥ ⑦ ”(《诗经子衿》),徘徊城头孤独身影中有民俗;“ ⑧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岔路别离、不洒清泪中有民俗。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共16分) 桃花鼓声安塞 ①安塞在延安正北,离延安只有四十公里,可是过去由于交通不便,我家的亲戚朋友,去过安塞的屈指可数。只是听说,安塞有个真武洞,那洞很神秘,藏着无数故事,一说可以通到山西,一说可以通到靖边。春天的安塞,满山桃花,老辈人说,每年三月从洞那头吹进去的桃花瓣,直到六月才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