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新课导入 在我国古代文化中,莲被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内涵: 美丽纯洁的少女:“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纯洁美好的爱情:“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 吉祥和合的寓意 以莲喻佛、佛心佛性的象征 爱莲说 周敦颐 文体知识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写法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作者介绍 周敦颐(1017—1073年), 字茂叔,谥号元公,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他与李宽、韩愈、张拭、黄干、李士真、朱熹并称为“石鼓七贤”。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朗读课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fán zhuó xiè xi n yí yū màn lián yī 结合注释, 自主疏通文意。 水陆草木 之 花,可爱者甚 蕃。晋 陶渊明 独 爱菊。自 李唐 来,世人甚爱牡丹。 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多 只 很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有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 予 独 爱莲 之 出 淤泥 而不 染, 濯 清涟 而 不妖, 中通 外直,不 蔓 不 枝, 香 远 益 清, 亭亭 净 植,可远观 而 不可 亵玩 焉。 沾染(污秽) 洗 洁净地挺立。亭亭, 耸立的样子。植,竖立。 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贯通 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远播 语气词 水波 艳丽 笔直 更加 清芬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 予 谓 菊,花 之 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 君子者也。噫! 菊 之 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 予 者 何人? 牡丹之爱,宜 乎 众 矣! 认为 隐居避世 指品德高尚的人。 少 一样 叹词,表示感慨。 应当 很多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应当人很多了。 常用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予” “吾” “孤” “余”等。 第二人称:“卿” “尔” “汝”(“女”)、“乃”、“若”等。 1、朗读课文,说说题目中包含的信息。 爱 莲 说 文体 文章写作的主体 作者的感情 含义: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研读课文 2、周敦颐为何独爱莲?(从文中找处相关词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具体描写) 莲,花之君子者也。 (概括评价)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体态香气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风度气质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生长环境 洁净、庄重 正直、清香 卓然挺立,雅致端庄 2、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莲哪些特点? 体现君子的什么品德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庄重质朴 正直不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