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七年级下册 1. 寨(zhài) 2. 撵(niǎn) 3. 扛(káng) 4. 驿路(yì lù) 5. 迷茫(mí máng) 6. 陡峭(dǒu qiào) 7. 露宿(lù sù) 8. 竹篾(zhú miè) 9. 简陋(jiǎn lòu) 10. 悠闲(yōu xián) 11. 修葺(xiū qì) 12. 晶莹(jīng yíng) 13. 折损(zhé sǔn) 陆游有诗云: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那么《驿路梨花》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文中的“梨花”又有怎样的含义呢 文末亦写:“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读《驿路梨花》 学:讲好故事 这是一个 和 的故事。 壹 略读 讲一个好故事 贰 再读 讲好一个故事 叁 回读 赏驿路与梨花 壹 略读 讲一个好故事 ( ) ( ) ( ) ( ) ( ) 解放军战士 ( ) ( ) ( ) (修建) 一、找出课文中的人物,梳理人物与小茅屋之间的关系,用两个字概括人物与小茅屋之间的关系,完成下图。 1、下面的人物分别与小茅屋有过怎样的故事 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 ( ) ( ) ( ) ( ) ( ) 解放军战士 ( ) ( ) ( ) (修建) 1、下面的人物分别与小茅屋有过怎样的故事 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 “我”和老余 梨花 一群小姑娘 瑶族老人 照料 接管 补给 借住、修葺 谁是主人 2、小茅屋的真正主人是谁?这些好人好事,表现了什么主题? 梨花吗? 梨花的妹妹吗? 瑶族老人吗? 解放军叔叔吗? 茅屋的建造者、 照管者都是主人 赞扬薪火相传的雷锋精神 梨花姑娘:照管茅屋--善良助人,为人民服务 雷锋:做好事、感染其他人———善良助人,为人民服务 解放军:淋雨露宿后,学习雷锋精神,建造小茅屋方便过路人———以实际行动学习雷锋精神,为人民服务 “我”和老余:受照料后主动留下修葺茅屋———知恩图报,善良助人 瑶族老人:四处打听主人,送还粮食———知恩图报,淳朴善良 梨花的妹妹:姐姐出嫁后接过照管人物———善良助人,有思想觉悟,有责任担当。 美丽的一群人 贰 精读 讲好一个故事 理解故事讲法 1、探究活动:略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事件发生的时间,完成图表。 课文顺序 正常排序 所做好事 叙述方式 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 我们修葺茅屋,遇见来照料茅屋的哈尼小姑娘 解放军过夜盖茅屋,梨花照料茅屋。 哈尼小姑娘接管茅屋 我和老余借住茅屋遇见老人来补给。 一天晚上 十多年前 前几年即姐姐出嫁后 第二天早上 上个月 顺叙 顺叙 插叙 插叙 插叙 5 3 4 2 1 两次误会 误认为梨花姑娘是小茅屋的主人 误认为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 第二次 第一次 2、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一波三折。结合课文内容,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第8自然段 有屋没人,悬念初起 悬念初起 第14、17自然段 “我们”以为瑶族老人就是小屋的主人,可他却回答“不是”。 悬念又生 第32自然段 解放军为什么要盖这间小草房呢? 悬念再起 三次悬念 总结: 本文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一个疑问 两次误会 三轮悬念 一波三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构思巧妙,引人入胜。 妙用插叙: 丰富情节, 叙事紧凑, 增加曲折, 丰满形象。 叁 回读 赏驿路与梨花 “梨花”在文中多次出现,所指不尽相同,请找出来,解释各自的含义,并说说这几次出现对全篇结构的作用。再想一想,以《驿路梨花》为题有什么好处 聚焦“梨花”,体悟情感 含义:自然界洁白美丽的梨树林,给暮色中行走在大山深处的“我”和老余带来了“有人家”的欣喜和希望。 作用:点题,为故事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①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含义:实写淡淡月光下轻轻飘落的梨花瓣,营造了美的意境。 作用:烘托人物因梨花带来希望而产生的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