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80711

2025年陕西省宝鸡市十校中考模拟联考语文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日期:2025-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9次 大小:22183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年,陕西省,宝鸡市,十校,中考,模拟
  • cover
机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25届宝鸡市九年级校级联考 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全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 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3.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 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阅千载秦风”是历史的回响,“访八百里秦川”是文明的丈量,二者相映生辉,皆是长安 馈赠的史诗。轻风拂柳的春天,让我们共赴一场“青春秦风录”,读三秦风骨,感少年之志! 【探·三秦风华】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6分) 报 ①陕西始终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②漫步西安城墙,斑驳的砖石镌刻着十三朝古 都的沧桑;驻足华清池畔,氤氲的温泉水汽中仿佛回响着盛唐遗韵。③想要真正理解这片 土地,既要研读《史记》,领略“究天人之际”的智慧,更要登临华山,感受“奇险天下第一山” 的壮美。④当兵马俑阵列与古城墙相映呈趣,当肉夹馍的香气与信天游的旋律交织,我们 便触摸到了三秦大地的文化脉博。 p 1.请确认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只填序号)(2分)】 教 (1)镌刻(.juan B.juan) (2)古都(AuB.d6u)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2分)》 (1)相映呈趣 (2)文化脉博 3.某同学认为第①句中的“始终”可以删除。请结合句意说明保留这个状语的理由。(2分) 【溯·延安精神】 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4~6题。(15分) ①巍巍宝塔铸魂,延河奔涌寄志。②2025年1月,西安财经大学商学院“延安筑梦实 第1页(共10页)》 队”赴革命圣地开展“赓续红色血脉,铸魂时代担当”专题实践。③本次实践串联杨家岭中 共七大会址、枣园领袖旧居、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等红色地标,以“行走的思政课”为载体, 枸建“沉浸式学习链”,引导青年学子 一,让红色基因永续传承。 ④圣地薪火,青春赓续。⑤假如您是党史文献研究者、乡村振兴实践者,还是短视频创作 者,延安都将以最鲜活的红色资源拥抱您,与您共书“革命精神与新媒体融合”的创新答卷。 4.请将下列三个短语依次填写在新闻第③句的横线处。(只填序号)(2分) A.传承红色基因 B.走进革命圣地 C.解码初心使命 5.第⑤句加点的关联词语使用有误,请将正确的关联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6.登上宝塔山俯瞰延河,顿生杜甫《望岳》“(1) ”之 志;“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2) ”,革命的火种从延安撒播;访梁家 河知青旧居,感佩知青们如花木兰“(3)· ·木兰 诗》)般踊跃飞驰投身延安建设的坚毅;听老红车讲往事,如《十五从军征》所言“(4) ”,把一生献给党的事业,让人敬重;参观革命博物馆, 看到革命先驱面对生死,毅然选择“(5) ”(《鱼我所欲也》),谱写了一 曲气壮山河的生命赞歌。(11分) 7.读《艾青诗选》,完成下面题目。(3分) 小文想为名著《艾青诗选》的手抄报配一幅图,他找了下面三幅图片,不知道用哪一 幅图好。请你结合艾青诗歌的意象帮助他选一幅,并说说选择的理由。 A.平原大地图 B.礁石海浪图 C.日出东方图 我选图 ,因为 【寻·科技之光】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8~10题。(9分)》 【材料一】近年来,在政策引导、技术突破和产业应用的多重驱动下,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成就 斐然。我国人工智能技术不断突破,尤其在语音识别、图像处理、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等领 第2页(共10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