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大道之行也 --《礼记》二则-- 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 2 2 课 1.结合《礼记》背景,了解儒家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愿景。 2.积累并理解关键文言词语和句式,熟练翻译课文,把握孔子对理 想社会“天下为公”的构想。 3.梳理课文说理逻辑,分析排偶、对仗等句式在论证中的作用,结 合历史背景还原“大道”思想,体会文言说理文的深层逻辑 4.关注社会公平问题,培养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学习目标 《 礼 运 》 《礼运》实际上则反映了儒家 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点,尤其是书中 的“大同”思想,对历代政治家,改 革家都有深刻的影响。康有为为《礼 运》作注,在注解中发挥了他有关变 法维新的政治主张。 创作背景 此篇选自《礼记 ·礼运》。《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由西汉戴圣 对战国至秦汉的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四十九篇,是一部 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大道之行也》是《礼记 ·礼运》开头部分中孔 子的一段话,是为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孔子是因 为生活在一个动荡不止、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 世,一个理想社会,所以才有了这番言论。 阅读积累,疏通文意 ———《大道之行也》 第一部分 字词积累 >根据预习任务,朗读下面词语的正确读音,并把读音标注在课文中。 寡 孤 贤 男 有 信 讲 guān mù 选 能 与 fèn wù jǔ 要 求 : (1)认真听本文的音频,注意听语句的节 奏、停顿和重低音; (2)注意通假字、生僻字的读音,根据句 意和句式特点划分停顿; (3)把握情感基调,传递理想情怀。 朗读全文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 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 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是故/谋闭 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 /而不闭。是谓大同。 疏通文意 《 大道之行也 》 指儒家推崇的上古 时代的政治制度。 是 通“举” , 推 举 。 培养。 以为...亲 父 母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⑤能,讲信修 睦。故人不独亲其亲 , 以 … 为子子女 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老而无子的人。 不 独子 其 子 ,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 、寡 、孤)、 残疾人。 职分,指职业、职守。 幼而无父的人。 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 指女子出嫁。 《 大 道 之 行 也 》 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 人(给大家办事), (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 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壮年 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 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 人都能够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分,女子有归宿。 疏通文意 《 大道之行也 》 憎恶 私 藏 在 货恶 其弃于地也,不必藏 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因此,所以,这样 一来。 兴起。所以。 叫做。 是故谋闭 而不兴 ,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杜绝。 发生。 泛指大门。 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 类社会最高准则。 (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 了独自享用; (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 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图谋之心闭塞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 会兴起, (家家户户)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就叫作“大同” 社 会 。 译文 《 大 道 之 行 也 》 疏通文意 梳理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 古 义 : 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