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82159

10.2 《师说》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5-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184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0.2,师说,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
  • cover
《师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师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针对中唐时期士大夫阶层耻于从师的社会现象撰写的议论文。这篇文章以破立结合的论证结构和多样化的说理方法,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师道理论体系。文章通过“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核心观点,将“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提升至文化传承的高度,兼具文言典范性和思想启发性。作为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的核心文本,其论证艺术与批判精神对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是对唐宋古文运动的时代背景认知模糊。在思维层面,他们能够辨识对比论证等基本手法,但是对论证结构的系统分析存在困难。在现代社会中,知识获取途径的多元化,导致部分学生对“师道”内涵产生认知困惑。因此,教学需要通过生活化场景的创设,架接古典文论与现实教育的桥梁。 三、教学目标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1.解码文言密码:通过古今对话活动,学生将掌握“传”、“师”、“道”等核心实词的语境义,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论说艺术:学生将分析顶真、排比等修辞手法对论证效果的强化作用,从而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1.绘制论证图谱:学生将运用思维导图解构文章的破立结构,从而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2.创设批判情境:学生将结合当代教育现象进行观点迁移训练,从而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1.鉴赏文气流转:学生将体会骈散结合的语言韵律美,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2.创作时代宣言:学生将撰写“新师说”微评论,从而锻炼自己的创作能力。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1.溯源师道传统:学生将梳理从孔子到韩愈的师道观演变,从而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2.重构现代师道:学生将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的师生关系,从而理解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四、重难点分析 重点:在当代议论文写作中,破立结合的论证范式是一个核心的写作技巧,它要求作者在批判旧有观点的同时,提出新的见解或理论,从而达到论证的深度和广度。这种范式的迁移运用,不仅能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能体现出作者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难点:理解“道”的哲学内涵及其时代转化是议论文写作中的一个难点。这里的“道”不仅仅指哲学上的道家思想,更广泛地指代一种普遍的、深层次的规律或原则。要深刻理解“道”的内涵,需要广泛涉猎哲学、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并结合当代社会的实际情况,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化和应用,这是一个需要高度抽象思维和深入分析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知识付费时代的叩问 (1)播放短视频:某知识博主直播间“9.9元购买名校教授课程”的销售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知识付费的现状 (2)数据投影:2023年中国知识付费用户达4.5亿,其中教育类占比37%,通过数据展示知识付费市场的规模和潜力 (3)思辨讨论: →古代拜师与现代购买课程的本质差异?引导学生思考教育方式的变迁 →当知识可以批量获取,“老师”的价值何在?激发学生对教育本质的深入思考 (4)引入课题:穿越千年对话韩愈,在《师说》中寻找师道真谛,激发学生对师道的探索兴趣 第一篇章:文言解码室 (1)文言攻关赛 分组完成文言卡牌配对: ①古今异义卡:学者/所以/小学/众人,让学生理解文言词汇在古今的差异 ②词类活用卡:师/耻/圣/愚,让学生掌握文言词汇的活用技巧 ③特殊句式卡:句读之不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让学生理解文言句式的特殊性 (2)语境推演台 创设微信聊天情境: 韩愈朋友圈:“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评论区任务: →翻译文言金句,锻炼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用表情包还原“士大夫之族”的耻师心态,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古代士大夫的心态 第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