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专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辽宋夏金元 一、经济新变化 1、农业 (1)耕种制度:宋朝时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 (2)经济结构: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北宋自越南引进的良种———占城稻 黄道婆 (3)棉花的种植和推广:棉花的大规模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4)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一、经济新变化 1、农业 (5)土地政策——— 不抑兼并 “今天下之田,已为豪民所私矣” ———【宋】陈亮《龙川文集》 “(本朝)不抑兼并,富者连我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 ———【宋】王明清:《挥麈 zhǔ后录·余话》 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占田越多者就要相应交纳越多的税额 宋朝不 抑兼并 【宋代“不抑兼并”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土地商品化程度更高;宋朝政权为了取得地主阶级的支持。 土地兼并坏处很多,导致土地高度集中,自耕小农衰退,租佃制进一步发展。但从生产力发展角度来说,土地兼并有利于土地的大规模开发,生产技术的推广、大型铁农具的利用以及水利事业的发展。北宋人口增长就是个例证。 所谓“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授田制基本被废弃,承认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的合法性及土地的商品化,允许其按经济规律进行流转买卖,国家不再加以干预,甚至国家也参与其中。 1.定义: 地主把土地出租给佃农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 2.原因: ①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严重(宋“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②人多地少的矛盾。 3.过程: (1)战国时期:租佃方式产生。 (2)汉代:租佃现象比较普遍。 (3)宋代: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4)明清时期:人口增多,人地矛盾突出使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宋代表现: “主户”(占有常产,承担赋税的人家,分五等,约占20%) “客户”(宋多指无地佃客,约占35%) 4.影响: 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②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农业发展; ③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土地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 【知识拓展】租佃关系 农 业 项目 成就 意义 耕作制度 经济结构 经济作物 边疆开发 土地经营 南方稻麦复种制普及,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自越南引进占城稻; 提高粮食产量,助于人口增长 出现固定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 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茶树、甘蔗种植;内地棉花种植始于宋,推广于元,南方普及; 推动棉纺织业兴起发展 边疆地区的农业有显著进步; 中原农耕文明向周边扩展 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租佃制盛行 土地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推动了人身依附关系减轻 【知识小结】农业的发展 一、经济新变化 2、手工业 (1)制瓷业 ①宋朝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色彩多变,质感浑厚。 ②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 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丝绸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汝窑 官窑 定窑 哥窑 钧窑 洗 贯耳瓶 划花萱草葵瓣口碗 葵口盘 玫瑰紫大花盆 ◎宋朝五大名窑的瓷器 ◎元朝青花瓷和青花釉里红开光镂花罐 一、经济新变化 2、手工业 瓷器发展历程 简述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瓷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