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82776

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课件(共24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4-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52185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4-2025,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屠呦呦 新课导入 它们在人体里各种搞破坏,让我们觉得冷。 冲啊 有些蚊子体内,有种叫疟原虫的单细胞。它们会在蚊子咬人的时候,跟着进入人体。 疟 疾 同时我们体内的免疫细胞,也会赶过来消灭它们,这会让我们觉得热。 这种让人忽冷忽热打摆子的病,就是疟疾。 喂!哪儿来 的盲流子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广泛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发展中国家,是危害最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之一,与艾滋病、结核病并列为全球三大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17年全球仍然有87个国家和地区流行疟疾,2.19亿人感染疟疾,43.5万人死于疟疾。 疟 疾 人类艰辛的抗疟历程 1820年法国的佩雷蒂尔和卡文顿,从金鸡纳树皮中提取到了奎宁和辛可宁生物碱。 1852年法国的巴斯德,证明了奎宁为左旋体。 1854年德国斯特雷克,确定了奎宁的分子式C2o H24 NO2。 奎宁和辛可宁生物碱都具有抗疟活性,由于辛可宁的药理作用较小,所以奎宁被确定为治疗疟疾的有效成分。自此之后的一百多年,奎宁一直是治疗疟疾的有效药。 在20世纪末,疟原虫对金鸡納碱产生抗药性,奎宁失效。疟疾再次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 观看短视频《抗疟记》,了解疟疾再度席卷全球,给人类造成的危害性。 20世纪60年代,在氯喹抗疟失效、人类饱受疟疾之害的情况下,屠呦呦接受了国家疟疾防治研究项目“523”办公室艰巨的抗疟研究任务。1969年,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的屠呦呦成为中药抗疟研究组组长。 屠呦呦团队的抗疟背景 屠呦呦团队临危受命,进入文章看看她们经历了怎样的艰辛,才使得“中国已经消除了疟疾”( 2021年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认证),实现了这一“了不起的壮举”! 作者介绍———屠呦呦 1930年生于浙江宁波 药学家 1930 年生于浙江宁波。 1951 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 1955 年毕业后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 1972年成功从中草药中提取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是突出贡献,用于疟疾治疗。 2015 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首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科学家。这也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2017 年,屠呦呦获得2016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 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2019年10月获得” 共和国勋章。” 其名字取自《诗经·小雅》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人物风采 人物评价 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人才,辛勤耕耘,屡建功勋,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评) 人物风骨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人物贡献 屠呦呦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她的研究跟所有其他科研成果都不同,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评价) 青蒿素 青蒿素并不来自青蒿。有一种野草叫青蒿,青蒿素的含量微乎其微。提取青蒿素的原植物,在植物学上叫“黄花蒿”。黄花蒿结籽,细叶羽状,茎杆较细,株高一米左右,最关键的是其香气有点类似苦艾的味道,但比苦艾好闻。 背景介绍 2011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本文根据屠呦呦2011年接受拉斯克奖时的演讲以及同年发表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