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生物的进化 章末检测卷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色素c是细胞中普遍含有的一种蛋白质,约含有104个氨基酸。不同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氨基酸数目差异:鸡13个、狗11个、猕猴1个、黑猩猩0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生物之间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差异一定比基因序列差异更大 B.细胞色素c氨基酸数目差异的大小揭示了不同生物在进化史上出现的顺序 C.分子生物学与化石等证据结合能更准确判断不同生物亲缘关系的远近 D.细胞色素c中未发生改变的氨基酸序列对维持其功能的稳定性可能更重要 2.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地质年代晚期的地层中也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B.比较鲸的鳍、猫的前肢、人的上肢说明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 C.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体型小到体型大,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 D.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说明有机小分子物质可以合成有机大分子物质 3.如图是部分桔梗目植物的分类图解,图中共同特征最多的两种植物是( ) A.下田菊和风铃草 B.斑鸠菊和下田菊 C.咸虾花和斑鸠菊 D.咸虾花和风铃草 4.科研人员在对南京明故宫遗址附近的湖泊沉积物样品分析时,发现了水稻型花粉(直径≥38微米)的化石; 水稻成熟后落粒有利于水稻种群的繁殖但不利于收获,而不落粒则有利于水稻的收获但不利于种群的繁殖;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原始水稻在驯化过程中又有诸多性状发生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控制野生稻的所有基因构成了野生稻的基因组文库 B.人工选择在水稻的人工驯化和改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C.水稻型花粉粒化石是研究水稻进化的最直接证据之一 D.水稻从落粒到几乎不落粒的驯化,说明性状利与害的关系是相对的 5.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斯万特·帕博,他从化石中提取、测序并绘制了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差异可揭示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 B.测定现代人类和已灭绝古代人类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是生物进化的分子水平证据 C.化石是保存在地壳中的古地质年代的动植物的遗体,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间接证据 D.现代人类和已灭绝古代人类的基因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变异具有随机性、不定向性 6.生物的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以下不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鲫鱼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小游泳时水的阻力 B.河蚌身体柔软,用斧足呼吸,适于水中生活 C.葫芦藓没有真正的根,所以长在潮湿的环境中 D.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适应生活在干旱环境 7.下图是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 A.使用农药后,害虫产生变异 B.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C.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D.害虫抗药性越来越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8.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主要由共同由来和自然选择两大学说组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学说是对共同由来学说进行修订和补充发展而来的 B.古人类上肢骨的结构和黑猩猩相似有力地支持了共同由来学说 C.自然选择学说不能科学的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D.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都是自然选择 9.达尔文发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的喙在形态上存在差异,并且观察到它们分别取食不Ⅰ类型的食物(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喙的形态 凿状 尖而长 粗而尖 细而长 取食类型 取食果实 取食仙人掌 取食种子 取食昆虫 A.据表中内容可推测,喙的形态的改变可能与取食类型有关 B.地雀的进化表明适应的来源是可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